最近一直在忙教师环创。筹备班级环创前,我原本列了详细的方案:图书角该用什么颜色的桌布,黑板报要分几个板块,窗台的绿植该怎么摆放。可当我把“打造我们的教室”这个主题抛给六年级的孩子们时,他们眼里的光,很快推翻了我所有预设。
宣布分组那天,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几个平时爱画画的女生立刻围在一起,捧着彩纸讨论黑板报的图案,连平时最调皮的男生也举着手喊:“老师,我们力气大,负责搬东西、擦书架!”没人需要我分配任务,他们自发组队,有人跑回家翻出妈妈织毛衣剩下的毛线,有人把家里的旧陶盆抱来给多肉换“新家”,还有孩子特意带来自己的漫画书,说要给图书角添点“受欢迎的书”。
环创的几天里,课间的教室成了最热闹的“小工坊”。我看见小宇蹲在书架前,手指笨拙地编着彩色毛线,毛线缠错了就拆开重编,额头上渗了汗也顾不上擦;琳琳调颜料时不小心把蓝色蹭到了校服上,她只咧嘴笑了笑,继续指挥同学画太阳花;几个男生擦窗户时,踮着脚够不到高处,就互相踩着肩膀上,嘴里还哼着跑调的歌,窗户玻璃被他们擦得能映出笑脸。
有天午休,我发现小雨蹲在窗台前,偷偷抹眼泪。原来她带来的陶盆不小心被碰裂了,多肉的根露在外面。我正想安慰她,几个女生已经围了过来,有人说“我家有胶水,明天带来粘”,有人说“我们一起给花盆画点图案,裂了也好看”。第二天,那个补好的陶盆上,画满了五颜六色的小爱心,成了窗台上最特别的“风景”。
环创结束那天,孩子们拉着我挨个看他们的“成果”:图书角的毛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