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来说过一个著名的公式:注意力>时间>金钱。每个人的注意力都是比财富还重要的最宝贵财富,分配给了这件事就不能再分配给其它的事。
现在的诱惑和信息源太广太多,我们的注意力就像流沙,稍不留神就被吸引过去,不知不觉从指缝中流逝,这里撒上一点,那里吹走一点。一天天下来,除了一点点浅表的痕迹,烟消云散得一干二净,让时光白白流逝。在最需要雕琢的作品面前,却完全视而不见,或者只是起了一个头,最终难以集中精力,不能将专注力变成一把石锥,一点一滴将作品打磨成形。
现在的电子产品如此发达,我们太容易被收到的微信、八卦新闻、朋友圈、视频、公众号等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不要说我们的业余时间已经被电子产品包围,就是在工作和学习的候也很容易被影响和干扰,容易分心,很难集中精力。所以要完成的工作一拖再拖,效率和质量非常低,只能眼睁睁看着目标离自己越来越远,而深陷专注力不足的不良习惯中,难以自拨,止步不前。
最近从万维钢解读《巅峰表现》这本书里获得了一些有助于提升专注力的奥秘和方法,觉得相当有启发和帮助。我们这个时代,专注力是最大的财富,每个人都有将它好好运用的需要。
刻意练习的奥秘
现在人们一说“练习”,就容易想起“一万小时”,其实这是一个大大的认识误区。事实上,水平高低与经验长短无关。
医生不是越老越厉害,一个例行公事的工作人员,如果没有随着工作时间不断进步,工作经验再长也只是没用的重复。
所谓刻意练习,是你做的这件事必须是你不太会做,但是努力一下又恰好能做到的。必须得经历一番挣扎,好不容易做对,这样才能进步。
刻意练习的一个关键,就是要脱离舒适区,只在压力状态下做事。
成长来自打击,技艺来自斗争。尝试、失败、再尝试、再失败,直到掌握为止,我们要的就是这样“有成效的失败”。
如果工作难度稍微比你的技能高一点点,你必须历经一番忘我的挣扎才能把它完成,那么你不但做事做得有意思,感到时间过得特别快,而且还能不断提高水平。
想想自己所经历的心流体会吧,有可能是冥思苦想,解开一道道题目;聚精会神,完成了一篇文章、报告;坚持不懈,攻下了一道道看似不可逾越的难关,这种努力带来的成就感和喜悦感相当振奋和美妙。
而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和工作,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
高手总是全身心投入
《巅峰表现》这本书里说到一个叫鲍勃的医生,这是一个高手中的高手。他是哈佛医学院的医生,是创业者、投资人,也是总统的医疗政策顾问、学者以及斯坦福大学的教授。
别人去采访他的时候,就马上感受到他的与众不同。采访他的时候,他是百分之一百地跟采访者在一起。他把自己刚才的工作完全放下,手机什么的全放在别的地方,不受任何打扰,完完全全在这里接受采访。采访了他的人说,鲍勃医生给我们的注意力,跟他给总统的注意力是一样的。
我在读研期间,遇到的一个特别受学生欢迎,特别牛的老师也有类似的做法,他和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从不接电话,把其它无关的事物统统抛在脑后。在进行读书会的时候,只专注的带着我们沉浸在当前的学习和分享,做好眼前的读书会。他不仅自己做的很好,也要求我们放下手机,不受外在的分心和干扰。
现在能全神贯注的人太少太少了,这可是一个了不得的内功。人们几分种就想查看一下手机,很多时候手机放在裤兜里明明没响,却能产生它震动了的错觉。使我们身在这里,心在别处。
高手的工作方法是绝对的单任务,他把事情分配到每个小时,每次只做一件事,这件事必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这样不论是调研也好,做决策也好、跟家人相处也好,他总能从每一份文件,每一次互动中学习提高。
一点一滴提高专注力
现在能让我们分心的东西如此之多,煅炼专注最重要的办法,就是把所有能分心的东西都拿走,特别是手机,它总让我们无法专注。不如直截了当一点,凡是要专注的时候,就把手机放到别的房间去。
做到了专注,就要专注一段时间,然后休息一段时间。比如:
一个互联网公司的明星员工的工作方法是平均专注工作52分钟,然后休息放松17分种;
农业工人的工作节奏是工作75分钟,休息15分种;
高级脑力劳动者的节奏是50分种+7分种。
这是专项科研提供的数据,总的来说,专家的建议是把工作时间分成一个个的区块,每个区块由50到90分种高强度、高注意力工作和7到20分种的休息组成。
而网上流行的番茄工作法休息的次数更频繁,更适合意志力薄弱和开始煅炼意志力的人士使用。
决定自己的专注风格
摸索出自己的习惯和风格,进行专注力的定制。有的人早上特别精神,晚上需要早早睡觉;而有的人像猫头鹰,习惯晚上用功,早上没精神。根据自己的风格,把需要特别集中注意力的事放在你精神头特别好的时间段来进行,其余的时间不妨做些放松点的工作,发挥发散思维和创造性。
还有就是能不能在需要做这件事的时候,按时出现在这里,老老实实就做这件事,而且长期不变。这说起来非常简单,但是做起来却非常困难。
也许我们更需要一套固定的仪式让自己更好的进入专注状态。大部分高手都有一套仪式触发自己的这个行为,让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因为多次这么做,触发器和行为之间就有了一个强烈的连接,以后一遇到触发器就会自然这么做,根本不用费力说服自己。
比如《巅峰表现》的作者每天都有固定的写作流程,他每天在同一家咖啡店、买同一款咖啡喝。每天固定上午实施写作、下午给明天的写作研发新想法。还特意准备一台电脑,专门用来写书,绝不干别的。
我们也可以多准备一点这样的专用物品和专门时刻。比如专用的小桌子,一坐上去就启动写作或进行学习;甚至是专用的笔,专门用于存储灵感和想法;每早雷打不动的进行晨间日记和反思;每天晚饭后准时开启视频学习等。
习惯就是这么养成的,在多次这样做了之后,慢慢就可以形成高效和专注的能力,那时,想停都停不下来,反而要学习如何能好好放松和休息,让自己精力充沛的迎接下一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