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桩太好的东西
好到你不论是以什么方式度过
都像是一种浪费
---张晓风
爱喝酒的父亲
父亲酷爱饮酒。农民出身的父亲在忙碌一天以后最放松的时候就是一个人小酌的时候。不过以前他不是这样的。早几年,父亲还是一个壮劳力的时候,最喜欢呼朋唤友喝酒侃大山,吵吵嚷嚷,一群人的热闹我是不太懂的,就看见母亲在旁边忙碌。
后来我一个来到北京,总是一个人去喝酒的时候才知道,有时候也许不是喜欢热闹大家才会聚在一起喝酒,而是聚在一起喝酒才会成为一种热闹。但是今年回家的时候,我说要和父亲喝酒,父亲却说,和你喝酒不痛快,还不如我一个人喝。说实话,当时我是不开心的,觉得我是因为你喜欢喝酒才说陪你的,不过当时我就只是放下杯子,看着他一个人静静地喝完了两杯酒,还有我剩下的半杯。
想起小时候,父亲为了工作经常陪客户喝到烂醉如泥,印象里这个时候是母亲脸最臭的时候。但是父亲喜欢酒,就是和朋友出去偶尔也是要喝醉的。后来我有练就一个本领,可以从父亲回来讲话的语速和语气判断出他有没有喝酒,这个只针对父亲有效,连弟弟都不行。
父亲是典型的内蒙酒量,一般一斤的酒在他脸上是看不出什么的,但是只要喝酒了我和母亲都会知道,我们各自有自己判断的诀窍。但是我工作以后,他已经很少再喝醉,也慢慢地不再凑热闹,我却莫名有点心疼。因为,我知道,他老了。
父亲,和我
父亲年轻的时候有三个喝酒结缘的结拜兄弟,家里的兄弟也爱喝,单纯从酒桌上来说,父亲身上有股侠气。所以,很喜欢热闹的一个人。
现在,他老了,不再热血,也不再热闹,就静静地和母亲看着电视,喝几口小酒,想我了就让母亲发微信和我视频,他就在旁边看看。他应该算是那种最不会和女儿沟通的父亲了,我对于他的儿时记忆是很少的,即使中学时代晚上他都会去接我放学,但是因为那个时候家里不富裕,父亲也很忙,记忆里印象深刻的许多都是有酒的场景。而有酒的场合,在家乡小孩儿是不能上桌吃饭的,所以我一直以为我是不喝酒的。
我,和酒
酒和我的渊源,根源在父亲。我遗传了父亲优良的解酒基因,一般啤酒是不会喝醉的,可能也有一半和我很讨厌喝醉有关。一般出去喝酒我都会让自己尽量保持清醒,刚开始经验不多感觉过头了就及时刹车。但是随着毕业,开始工作,我发现,我同时也很好的继承了父亲喜爱喝酒的基因,只不过目前我解锁的是精酿和葡萄酒,平时喝的不多,只是喜欢它们多种多样的口感,后来在一家酒馆喝到了黄酒和米酒调制的酒,我就知道了我只是不喜欢白酒。
一个人喝酒?
但是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中国人喝酒很少会出去独酌,尤其是像我上边提到的那家只卖黄酒和米酒的酒馆,没有精酿没有葡萄酒,就是一种很中式的氛围,大家推杯换盏,你很少会看见一个人来喝酒的,这样的氛围,想一个人喝酒的进来看看,一句打扰了就是全部了。
很奇妙的,这样的困扰很少发生在父亲这辈人身上,他们是苦出来的一代人。酒和父亲,就像一个整体,我没法把酒从父亲身上撇开来,它贯穿了父亲的一生,兄弟、朋友、亲戚等等等等,有父亲去的地方就有酒。他会在空闲的时候和朋友从中午一直喝酒喝到下午三四点,要谈事情的时候一桌酒菜解决,忙了一天晚上回来会让母亲准备一瓶酒几个下酒菜慰劳自己,过年的时候更是常常要连着喝那么好几天,平常基本见不着的家乡人仿佛瞬间就没有了时间带来的隔阂感,出门都是搭肩搂背的。爷爷是个很传统封建的大家长,唯独在酒上边会例外。
与酒为伴
父亲的人生轨迹,角角落落都有酒的影子。我以前觉得传统家庭出身的父亲是一个权威意义上的父亲,他唯一让我有脱离这个身份的时候就是他喝醉的时候。父亲平时话少,只有酒后会变得话多,我在北京这两年他甚至会打破不主动联系我的铁律视频和我开玩笑。后来,越长大越理解父亲,就越是发现我和他在性格上是那么相像。
我开始承认他的睿智,接受我和他一样喜欢酒的基因,一样冲动的暴脾气,开始耐下心来听他的道理。这时候,一壶酒和几个下酒菜不知不觉地就被我和父亲解决了。
也许这就是中国家庭的酒文化,也许父亲和酒,就是这么一点一滴的变得密不可分的。我不清楚酒对于父亲来说意味着什么,但我想,终此一生,父亲会一直与酒为伴吧。
给 · 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