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11年,也是成为自由撰稿人的第6年。
每当回想,都恬不知耻地认为自己是个人物。
平凡的坚持都很可贵,不论你我在哪个岗位。
应该是从前年开始,筹划自己的返乡计划。
初衷很简单,想在山中老家盖一栋房子。
其间几经波折,去年终于开始执行。
再过几个月,房子有望完工。
以这座房子为界限,我的人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返乡青年。
回首过往,我的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打榜贴标签的过程。
背包客,客栈当家,破产酒吧老板,末流木匠…
而写,一直贯穿始终。
说自由职业,先从房子说起。
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人都需要一个落脚的地方。
更进一步来说,需要一个托底的去处。
一个真正的文字工作者,永远都是在为自己工作。
即便是(为别人)撰稿,也必须有自己的思考,有观点看法,再表达。
否则,书写都是死的。
继续从最实际的地方说起,成为一个自由职业者,最严峻的考验在于心态,收入的频繁波动,有时候会引起巨大的心理落差。
这样的时刻,降低内耗和外耗是坚持下去的两个选择。
内耗,是内心的动摇。
很多自由职业者最终无法坚持,与其说是失败,归根结底不如说是放弃。
返乡后,我们面临的生活节奏会减速,压迫感降低,我们可以坚持久一些;
外耗,是开支。
毫无疑问,乡下生活大部分所需可以自给自足。
给我二百块,我可能在北上广深无法活过三天,但是在乡下,没有特别情况一个月的开销没有问题。
最实际的情况一目了然。
返乡一年多,吃的菜,基本上可以靠菜园供应。
返乡的弊端同样也一目了然,人情世故上的纠缠,思想意识上的滞留,都是要警惕的。
保持接受新信息,不要在偏安的环境里偏安,这是需要从自身克服的。
尤其是作为一个撰稿人,我必须随时了解这个时代,社会,诸多行业。
生活节奏可以慢,但意识要紧。
但与城市生活相比,返乡生活更加为做成一个自由职业者提供了必要条件。
至于充分条件,还是要回到自身。
能写会写,当然是最大的前提。
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除开一些特定的约稿方,比如必须面谈,签合约,等,其他的基本没有任何影响。
尤其是网络的覆盖,自媒体的加持,已经让很多返乡青年挣到了人生的第一桶,甚至第几桶金。
非要见面的话,成本合算,飞机高铁跑一趟也不是事儿。
交通发达,权当采风。
尤其是今年,疫情的影响,很多人对乡村的看法正在发生变化。
要不是疫情的原因,而我又身在湖北,我可能已经迎来了几批远方的客人,他们都是我的甲方爸爸。
说到这里,我的话就圆回来了。
我之所以决定返乡建房,正是把我的自由职业规划在内的。
我的山村自建房,是我的一张背景,一张名片,也成了我的标签。
它不只是一座房子。
我持续记录我的建房过程,发布在很多平台,这让我收获了很多朋友,包括稿源。作为一个自由撰稿人,我这个人和我的人生,都是别人了解我的一部分。
我的经历还算丰富,做人还算有趣。
32岁了,还敢妄谈梦想。
成为一个自由撰稿人,最核心的考验是找到稿源,直白点来说是我必须认识很多人。
我的经历和我的业余爱好,都在增强这一点。
我始终认为做人做事不能太功利,不要认为一个人不向你约稿就不值得结交。
某个时候,一切总会回应你回报你。
他们会在某个时候需要你,或者推荐你。
当你抱有真诚,对待每一个真心的朋友,该来的总会来的。
时至今日,我的稿源已经是老朋友居多了。
但他们同样都是从陌生人开始,从一个看上去不会需要文案的人开始。
他们接触我,甚至不是因为我的文字,有的是因为酒,有的是因为花,有的是因为木头。
还有的是因为房子。
我也经历过艰难期,最低谷的时候还是坚持了下来。
熬过去了,一切都开阔了。
何况现在,是一个渠道相对更好的时代。
要充分利用好自媒体平台,虽然很多人说现在自媒体的风头已经过去了,但迄今为止我依然认为它是平民创业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不需要太多投入(资金),只需要持续输出内容。
很适合没有任何背景的我。
如果坚信自己的才华,那便不会被埋没。
所以,我一直写。
虽然谈不上多有才华,也从不幻想暴富,只是想以自己的一技之长谋个生计,活个体面。
仅次,而已。
但我依旧认为,仅次而已,一生也足够充实。
32岁,我还在成为一个自由撰稿人,我还在让我的人生重新开始。
-END-
一个自由撰稿人
欢迎加入我的“返乡建房远程观光团” 敲门WX:917566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