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个体都存在一个认知系统,单看某个时间切面时,其由以往的自然禀赋(先天基因、性格等)、经历(家庭环境、受教育背景、阅历等)和自主汲取(主动学习、反思等)组成。
这解释了为什么世界在个体眼中是不同的,因为人的认知系统不同。同理,因为人的认知系统不同,所以对于某个事所引起的反应也不同(将人的认知比做一种程序,不同人是不完全一样的程序,对这些人都输入“吃咖喱饭”,输出不同的“满足度”)。
如果,我们能够明晰一个人的认知系统程序,我们就可以“理解”一个人的行为。因为:一个人会被咋样的东西吸引,源于什么东西能够在他的系统中输入得到巨大“满足度”的输出结果(从小不好环境且不能有效自主改变这一境地而产生的情感缺陷认知系统,对其输入“爱”,就可能输出“死心塌地”的行为)。
为什么追求一个人要投其所好,我认为部分原因就在于此(基于感性大于理性之人,投其所好的行为最具性价比;对于理性较强之人需要进一步判断他的理性逻辑,在“投其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