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遇到以下育儿问题呢?
比如:孩子爱乱碰东西、一意孤行、自我为中心、在公共场合大叫、推人、抢玩具、不满足需求就哭闹不止、家长好言相劝当耳旁风等等。
这些问题,我想每个家长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过,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不止一次地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不止一次的产生为什么我的孩子不听话的疑问与焦虑。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解决这些育儿问题呢?拥有40多年幼教经验的伊丽莎白在《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一书中,给出了答案。
本书中,作者结合自已长期研究学龄前儿童的经验,提出一套有效影响孩子行为的具体技巧,选取了大量的案例,指导家长调整自身行为,帮助家长摆脱打骂或溺爱的育儿方式,跟孩子实现更好的互动,从而培养出独立、积极、有幸福感的孩子。
书中提出了三脚凳的原理,将儿童教育比作三脚凳,分别是:对自身价值观的了解,对孩子合理的期望,对自我需求的尊重。如果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条腿的支撑,三脚凳都无法站稳,每一条腿都是三脚凳稳固的要本。
首先,对自身价值观的了解。
无论是对自已还是对孩子,父母都必须知道自已真正看重的是什么。如果父母自已都不知道自已想要什么,往往就会莫名地感到失望。明确自已想要的,制定出短期及长期计划,然后将计划付诸行动中。合理了解到自身的价值观后,做父母的积极乐观向之努力,孩子身处于这样的家庭氛围中,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其次,对孩子合理的期望。
有段时间,我很焦虑,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在镁光灯下落落大方,就会想为什么我的孩子怯场不敢大胆展示自已;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优异,就会想为什么我的孩子粗心马虎,总是会错个小题.......不合理的期望与对比,让我忽略了孩子的优点,没有看到他的努力,他的礼貌,他的坚持,将时间浪费在无谓不合理的期望对比上,既无法实现期望,又令双方都在这样的过程中受挫,无法做到快乐成长!因此,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调整及合理确定自已的期望,只有父母的期望合理,才能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第三,对自我需求的尊重
弄清孩子的需求与自已我的需求各是什么,有何冲突,如何有效安排时间,从而达到双方需求的协调平衡。以前,孩子晚上上兴趣班,而我一般会与其他家长聊天互取育儿经,后来,考虑到自已的运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我调整了方案,送完孩子后,直奔健身房,或在跑步机上跑步,或上瑜伽课。这样,既满足了自已运动健身的需求,同时实现了孩子上兴趣班的需求。如此一来,我们双方都感到很开心,也让彼此更放松更愉悦。
多看些优秀的教育书籍,管理好自已的情绪,提升自已的素质,成为一个合格快乐的家长,成为孩子的榜样,与孩子共同进步。《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很值得家长们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