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把花精的瓶子握在掌心的时候,我似乎都感觉不到她们要对我说些什么,的确我得承认自己并不是一个有着双鱼般的灵媒体质的女孩,甚至有时候非常粗糙。但是,当我凝视那一个个细长的瓶子时,我的脑海里却回荡起老师说的那段话,“制作花精一定要挑选好日子来做,阳光要充足,然后就是把花和少量的叶片放在矿泉水之中,但是如果在制作花精的过程中,突然有一片乌云过来,那么整钵的花精都要倒掉。花,是要吸收阳光的,而水能迅速的复制来自花中的讯息。”
于是在这几天的学习中,我每一次看到那些瓶子的时候,我就会想象那里面安住的是一束光,这光能够驱散心中的恐惧和不安,可以释放掉随月相变幻波动起伏的情绪,让心重新归于平静;她能让那些悲观的人不再将注意力集中在无法改变的事实,而是从痛苦中拿回自己的力量。
在上课之前的半年多里,我尝试着为自己调配了几种花精,当我发现自己的情绪被一些事件召唤时,我就会走进我的书房,从柜子里把她们拿出来,滴入舌下。渐渐地,我发现一些有象征意味画面开始反复出现在我的梦境里,生活中我也比以往的自己更加敏锐,而这敏锐所带来的并不只有觉察力的提升,更多的时候我会感到对于自我的谴责与批判,因为花精是协助我们发现自己的惯有模式的,所以当我还不具备力量去面对那些模式时,我就会产生一种不安和无力感,如果不能在那一刻停下来进行反省,这种无力感就会变成对自己乃至他人的愤怒。
在我看来,这样的自己无疑是更脆弱了,情绪也不如往日稳定,变得紧张、易怒,但是另一方面,我也清楚,如果现在放弃无疑是“功亏一篑”。在课上,老师也给出了问题的答案,那就是—好转反应。花精会让我们压抑的情绪不断释放出来,有的人会浑身起满疹子,有的人则是会变得比以前更加敏感,甚至会时常落泪,花精不会帮我们把问题埋得更深,而是会让它们袒露出来。
的确,清创的过程总不会好受,就算迎来光照,久居黑暗的眼睛也总要适应一阵子才好。翻看老师整理的那本厚厚的花精讲义,我发现,每一朵花都像是一个宇宙能量的传导者,她们想着太阳拼命生长,把光的能量吸收进每一片叶子和花瓣之中,而后又以纯净的泉水为载体来释放她从阳光中吸纳而来的活力。
花精不仅仅是花之精灵,她更像是一团火焰点燃每一个僵化的生命,让那些动能注入疲惫而受伤的灵魂,让他们有勇气再一次出发。
“如果我们能够听到灵魂的声音,疾病是不需要存在的。”凡事有因才有果,所谓的疾病,无非是情绪累积之后的果报,倘若我们能够先调理好自己的心,自然那个“果”也就没有显化出来的机会了。
吴老师将巴赫医生的生平以及他发现这38种花精的经历娓娓道来,我才明白过来,为什么有人说,花精只能被发现,而不能被寻找了。就如人的情绪只能被经验,而无法被创造,当我们经验一种情绪的时候,会有一种失控感,而这感觉是很正常的,如果我们允许它存在,它就会被空气或是脚下的大地吸收干净,但如果我们绷紧身体,始终保持对抗的态势,那么它就会越扩越大,直至耗干我们。
课堂上,老师多次提到,要我们回到自然之中,去亲近一朵花,去感受一棵树,它们在传递着怎样的讯息,而这讯息你能否接收到。想起之前在老师的朋友圈里也曾多次看到她和一草一木亲近时的喜悦和满足,仿佛她已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她可以和它们对话,了解它们所想要表达的一切。
我想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亲近,让她在自己和自然界之间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连结并吸引。
巴赫花精共有38种,而后面的19种全都是巴赫医生根据自己的症状来发现的,当他生病,或是感到被某种情绪绑架时,过不了几天,便会在一些地方看到他能够疗愈他的那种植物,他不需要思考,也不需要理性的干涉,他的直觉已经确定了一切,待他使用后,便发现果然如此。
老师说,到后期巴赫医生已然和老天达成了合作,而一个人想要做一件事,如果是对的,走在正确的道上,那么一切助力都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