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1999年的12月走上工作岗位的,成为上班族后,生活变得有规律起来:
上班之前先喝杯早茶(茶是潮汕地区的特产,有历史悠久的茶文化。茶是潮汕人的待客之道,如果家里来了客人,不冲茶请客人喝的话,就是待客不周,说明主人对客人不尊重。几乎每个潮汕人都会喝茶,茶除了具有提神醒目的作用外,还能养颜美容,所以茶深得潮汕人的喜爱),顿感心旷神怡,工作起来也更有效率。
20年后的今天,在办公室是禁止喝功夫茶的,这是后话。
一天的工作就由早茶拉开了序幕,工作的间隙,会听两位同事阿姨聊聊家常里短,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卿姨说过的一句话,她说:“其实在一天的时间里,我们跟同事相处的时间长于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
当时我觉得她说的话很有道理,白天是我们精力旺盛的时候,都用在了工作上;晚上回到家里,上市场买菜做饭,忙完家务已差不多9点,稍微坐定喝杯茶休息一下10点半左右就得上床睡觉,保持充沛的精力去应对白天的工作。
少女时代思想还是很单纯的,上班后,思想处于半成熟状态。高考落榜依然是心里的痛。
为了弥补自己学历上的缺陷,我在省司读中专时就有报名参加法律大专的自学考试。
当时好像是上半年和下半年都有组织考试,但选考的科目不同。
在校时大专还没考完,参加工作后接着考。
除了病人入院交押金、出院结算或者门诊病人拿药交钱外,其他的时间会比较闲。
闲时,我会捧上自考书认真自学,而两位同事阿姨对我也比较照顾,默许我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这也是我至今对两位阿姨念念不忘的原因。一个刚走上社会的年轻人能够得到前辈学习时间上的照顾,等于是得到了一种莫大的鞭策,也让你体验到了除母爱之外的温暖所在。
说到自考,不得不说说桂丽,我的同学。
自考,一定得买自考书。当时在市实验中学对面有一家“1+1”书店专买自考书的。我第一次慕名而去,竟遇上了初中时的老同学桂丽,书店是她姐开的,她在给她姐帮忙。
就这样,从大专到本科的自考书我几乎都是在“1+1”书店买的。看在老同学的份上,桂丽所有的书都给我打折,我们也因此有往来。
休息日时常会到书店里坐坐,两个人聊聊天或结伴去市里玩。我记得在一个冬天的晚上,我们逛街累了,有点渴,便心血来潮地到肯德基买了两条牛奶冰淇淋,夹着冬天的寒风,冰淇淋入口又香又爽,那是我印象深刻的一条冰淇淋。
也许那条冰淇淋代表着少女时代的甜蜜吧?相比于中年妇女的上有老下有小养家糊口的压力,少女的忧愁只是闲暇时的点缀,显得无足轻重。
就这样,有了两位同事阿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默许我在工作空闲时间学习,桂丽又为我提供自考的坚持后盾,我的自考之路走得顺风顺水,极少重考。
自1999年7月省司“狱政管理”毕业后,12月到精神病院财务收费处上班,2002年自考法律大专毕业,2004年自考法律本科毕业。
我的自考之路走得如此顺利,可能还要归功于我初二至初三两年在“龙洲中学”的学习经历。
在龙洲封闭式学习的两年因竞争压力大,思想开小差并没有学到太多有用的东西。反而是初一在坪埔中学那种宽松的环境下更能发挥自身的潜能。
写的作文时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课堂上点评,数学考100分是常态。
那时候家里条件算是比较好的。爸经常到广州、桂林等地出差,回来会帮我们买漂亮的裙子。和同院的小青穿着裙子去上学,在男同学中也引起不大不小的注意。
多年以后,一次同学聚会,男同学江说觉得那时穿着白裙子的我象个“白衣仙女”。
星期天,我和小青会和几个同学结伴去附近的山上野炊游玩,不也乐乎。
可以说,整个学生时代,只有初一那年是过得最轻松效率最高的,但随着我初二被选拔进重点中学,美好的日子一去不返。
在龙洲的日子人才济济,你混在人群中找不到优越的感觉,在填鸭式的教育中,有点找不到方向。
我一直在怀疑自己当初进重点中学是错误的选择。但能去那里读书的人都是在各所普通中学百里挑一的,不去,有违常理。
不管对与错,不容置疑的是在龙洲两年高强度的学习环境里,我养成了自律的好习惯和自学的能力,为我后来的自考之路埋下了良好的铺垫。
单位的同事考自考一两科之后大都放弃了。纷纷转向了成人高考路线。只有一个考护理的坚持到最后。
所以说,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而人生旅途上遇到的帮助你的人,也是你今生的贵人,值得你铭记一辈子。
(未完待续)
齐帆齐写作班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