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龙应台《目送》
今天终于看完了《目送》这本书,为什么终于,因为真的够久,我看书比较慢,从来不知道什么是一目十行,这本书我大概看了三到四个周的时间。
无数次热泪盈眶,也引发了我无数次思考。
龙应台的母亲念念自语道谁谁死了,她们曾经是她的同学、她的邻居、她的亲人,他们没有办法,他们都逃不过时间。
这让龙应台发现母亲这代人在世上真的已所剩无几,她们找不到合适的娱乐方式,没有足够的同龄人与他们进行交流,电影院里没有适合他们观看的片子。他们在商圈行走会吸引很多目光,因为很少有像他们这么大年纪还出来逛街的人。他们前所未有觉得孤独,甚至开始惧怕死亡。
我不知道若干年后我们这一代人里,我会是最先死去的那部分,还是最终活下来的那部分,我不知道那个时候的我是不是会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当告别变得越来越多,当死亡变得越来越近,我还会是那个在十七、八岁时喊着只想活到五十多岁的小姑娘吗?不会再是了。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从你出生的那一刻,你第一次遇见这个世界,遇见你的父母,遇见在你眼前晃来晃去的所有亲人。后来你去到更大的世界,遇见更多的人,有的仅一面之缘,有的成了一生挚友,无论哪种都该被你珍视。
后来你慢慢长大,总是会有人在你耳边告诉你,谁谁离开了这个世界,有你认识的,也有你不认识的,那个时候你才真正意识到生命的脆弱。
昨天有一场葬礼,死去的是一个八十多岁的老爷爷,自杀。
当一个八十多岁已经在生死边缘的老人,选择用上吊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时,我真的不太确定,他是对这个世界失望之至,还是怕连累自己的亲人?心痛的无以复加。
人老了,身体自然不如年轻时硬朗,这位爷爷大病了一场之后偏瘫了一部分,还能动,但是不能讲话。他的爱妻不久前也病了一场,住了一周的院刚回来,中午爷爷趁爱妻午睡的功夫去厕所上吊离开了。
在这之前他一定做过很久的思想斗争吧,“活着”——当这两个字已经需要别人来帮你维系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没用,觉得没有尊严吗?别这样,他们是爱你的呀。
你是不是忘记小时候牵着他们慢慢长大的场景了?你是不是忘记他们总是还没跑到厕所就先把大小便在裤子里解决了?你是不是忘记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他们上学?你是不是忘记刚把他们打完就觉得心疼?你是不是忘记他们生病时你抱着他们一口气跑到诊所?
你还记得多少,他们的心痛就有多少。他们没想过你会以这样的方式跟他们告别,他们还没来得及给出的爱已无处安放,那些因为觉得自己没有照料好的内疚,那些因为失去你的心疼,将他们折磨的彻夜难眠。这是你没有料想到的以后吧?
我想到了我的爷爷,那个盖世英雄。前年他患了癌症,一查就是晚期,治疗到后来,医生说,你们可以回去了,我们能做的都做了。那个时候你会发现医生简单的一句话,就像给你下了死亡通知书。
爷爷走的时候我不在身边,因为在部队服役,父母并没有第一时间告诉我真相。等我知道消息的时候,爷爷的葬礼已经结束了,我哭得泣不成声。我一遍又一遍回忆我们一起的画面,我把曾经那个朝气蓬勃的他和病床上的那个他做了无数遍比较,我忽然很想问问他走的时候有没有痛苦,一想到这个世界上从此再也没有爷爷这个人,而我以后的人生都不会再见到他,一想到这些,心就觉得很痛,很痛。你想起他所有的好,你想要拿一些东西去交换,甚至是自己的寿命,可是一切都没有办法。
二十多年前我第一次遇见他,二十多年后我们最后一次告别。上帝从来没有告诉我们,每个人相处的期限有多久,如果你知道彼此的相处很短暂,会不会对他再好一些?也许无论多好都不够吧。
后来我又听过、看过很多人离开,我发现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对活着的人好一点儿,这样在他离开的时候你才会没有遗憾,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减少你的愧疚,让你心里得到慰藉,而是为了让先于你离开的那个人觉得满足,觉得他一生值得。
有一句话我开始常挂在嘴边,这个世界上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一次又一次的遇见,一次又一次的告别。我不知道接下来的某一天谁会先与谁离开,只希望我们闭上眼睛的那一刻会觉得人间值得,我也值得,没有白活这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