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姐姐~继续识字之旅

                    继续识字之旅

        昨天已经预告的解字义续集,今天马上开始。

        早读《滕王阁序》,读到“舸舰迷津”,津:渡口的意思。突然想起花花老师之前问过的海和洋的区别,所以这次就搜索一下三点水旁的吧。

        沟,古人为了给农田浇水或排涝,就利用部分天然水道,再加上人工开挖,把河流与农田沟通起来天旱时引水浇灌,洪涝季节把水排走。这种叫“沟”。

        漕,古代打仗,军粮和辎重运输极为重要,靠陆运耗费巨大,且道路不畅,水路运输比较便捷,于是开挖河道,运输物资,叫做“漕运”俗称“运河”。明清时期管理运河的机构就叫“漕运总督府”。

      自然形成为溪,水流很小,掩映在树林草丛中,季节性出现,叫“溪”。

      大水坑为池,是人工开挖储水而成,护城河也称作“池”。

        港,周围是房屋,中间供人行走,叫“巷”“港”是周围是陆地,中间是水面,供船只避风浪所用。

        小而深为潭,内陆有些水域面积不大,无论多么干旱也不会干涸,这叫“潭”李白有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川流相汇为河,与江不同,是水道的统称。在我国,通常把注入内海或者湖泊的河流叫河,古时特指黄河。

        最大的河为江,一般是大河的统称,通俗的意思就是比较大的河就叫江。在我国,通常把外海或大洋的河流叫江,古代特指长江。

        广而深为湖,陆地上聚集与江河相邻并连通的大片水域,是封闭的水域。具有泄洪、储水、保护水道的作用。比如西湖、洞庭湖。

        湖连湖为泊,季节性出现,夏秋丰水季有水,冬春干旱是没水,叫“泊”,如梁山泊。大湖边缘也是季节性涨落,因此称“湖泊”。

      泊连泊为泽,地势低洼,土质松软,长期雨水河水汇入,水浸入土层中,形成大片洼地淤泥,无法耕田种地,只生长杂草灌木,鸟类栖息,叫“泽”。比如陈胜吴广起义的大泽乡。

      海,百川汇聚之处,在大洋的边缘,靠近陆地的水域,是大洋的附属部分。如,渤海、东海、黄海、南海……

        四面临水为洲,指河流中由泥沙淤积而成的陆地,也指海洋所包围的大陆及附近岛屿的总称。例如我们世界的七大洲。

        洋,比海大的水域,泛指海域。指地球表面上被水覆盖的广大地区,约占地球面积的十分之七。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水中小陆地为渚、沚(《诗经》中诗句:鱼在于渚,或潜在渊;宛在水中沚。);水的边际为涯;大而深为渊;广而浅为淀;两山夹水为涧;一面临水为滩;两面邻水为湾;水面微动为漾;水流很急为湍;水流很缓为滞;掀起小浪为波;掀起大浪为澜;水掀起大波为浪。

        看了这么多以后,可能会有一些晕头转向,不过,是不是也了解了很多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