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这一源于心理学的概念,是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必备素质,还被标举为核心领导技能。诚然,同理心因其广泛的适用性为领导者和管理者带来帮助,但也存在局限性,对此应有清醒认识。
先说适用性,同理心因在沟通中的重要性而广泛适用。但凡和人打交道,同理心都必不可少。在一个组织中,因为管理和协作,需要大量的无处不在的沟通,同理心有助于实现沟通的效果,为沟通双方达成一致带来帮助,从而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同理心也适用于很多场景。比如在薪酬谈判,绩效面谈,离职面谈等环节,同理心更是不可或缺,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理解和应对他人的需求,利益和欲望,这或许是最难的工作,也需要最硬的技能,要想真正读懂他人的心思,并待之以同情而非冷漠,需要我们在心智上付出艰苦努力。
但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同理心的局限。
1、它给我们的思维活动和情绪增加负担。同理心属于高负荷认知活动,会消耗大量认知资源,费心耗神。对于同理心的持续投入,也会引发“同情疲劳”或发展成职业倦怠。人们要求管理者必须理解知识员工的感受和想法,帮助他们找到工作的意义,才能有效激励他们。这个过程给人带来巨大的消耗。一个可以感受到的例子是,离职面谈时如果你有意识运用同理心,会发现连续进行2-3个人以后就会感觉疲倦,而如果是根据企业需要进行大规模裁员,很快你就会发现疲惫不堪,进而对工作产生倦怠。
2、同理心的“零和困境”。涉及到人们等我心智和认知资源,虽然无法精确度量,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其是有限的。有例子说乔布斯等科技行业大咖常年如一日穿同一种风格的衣服是专注于产品而避免把精力浪费在不重要的衣服搭配上。这也从侧面证明人们的认知资源和心智能力有限,即使是精英阶层也如此。由此引申出我们对于同理心的应用,除了耗费精力,还会不可避免陷入顾此失彼的可能,因而导致家庭与工作难以兼顾。
3、过度运用同理心可能影响道德判断。这从社会上不断出现的热点新闻引发的网络人群的道德判断,进而引起网络掐架,粉丝骂战,“键盘侠”等现象出现。在基于事实基础和基于同理心时,对于同一事件或现象,人们可能会做出完全不同的判断。基于同理心时,人们会不自觉进行道德绑架,失去理性思考和判断能力。
想清楚了这两个方面,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大体上可以分解任务,多人承担;高效运用,减少牺牲;定期休息等,前一个是从组织的角度,后两项则是从个人的角度。
最后,虽然同理心有其局限性,但因其不可或缺,我们需要发展这一技能。而理解他人最好的方式,莫过于直接和他人沟通,而非想象他人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