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为人父母,从来不需要任何的考试,但是为人父母,却是这个世界上最难的题目。
不得不说,父母认知水平及眼界的高低,很多时候会决定孩子的人生。
1, 父母的眼界,是孩子成长的边界
罗振宇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今天的中国,社会分层还没有最终形成,教育分层还远着呢。
所以这是一个大好的时机,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提升自己的认知,而超越自己的阶层。”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父母的眼界,是孩子成长的边界。”
诚然,这话一点没错!
孩子出生时,本是一张白纸,白纸上最终会绘出怎样的图案,关键在于父母如何去描绘。
据统计,近几年,有数以万计的农村孩子涌入城市,他们做着最底层的工作。
在工厂车间里,连续十几小时,重复着机械的动作;
建筑工地顶着烈日、吃着清淡的萝卜白菜日复一日的搬砖;
甚至,餐厅的服务员,对他们来说,已是体面的工作。
然而,这些孩子一年的收入,却极其微薄。
他们的父亲说:
读书有什么用,现在打工每个月都有几千块,大学生毕业出来可能还没你赚得多。
他们村里的年轻人“衣锦还乡”也会说:
读书有什么用,我们不读书每个月一样赚好几千。
这些天真的孩子,也开始以为:
读书没用,我现在出去打工就能赚到很多钱。然而,这些孩子不知道的是:
十年后,他们的学识、学历、眼界远远比不上同龄的大学生们。
这些家庭出来的孩子,没有人告诉他读书的重要性;
没有人告诉他,读书可以让他改变生活,走出农村,见到更宽广的世界,跨越阶层障碍。
他们不断被父母灌输“读书无用论”、“结婚生子”、“打工”的观念;
连最基础的9年义务教育,都没有完成;
连基本的世界观都没有形成,就被匆匆推入婚姻的“深渊”。
等待他们的,或许就是做家务,带孩子,种地这样机械而又麻木的一生,而他们的孩子,也将延续他们这代人的悲哀。
英国BBC曾拍过一个纪录片,记录了14个孩子的50年人生。
14个孩子中,几个精英和中产家庭的孩子,50年里都上了好大学,找到了好工作,个个都是精英;
而另外几个贫民窟里的孩子,50年的时间里依旧是生活在底层,依旧与失业相伴。
这些事实,都揭露出一个残酷事实:
父母的眼界,轻易就决定了孩子的认知边界。2 ,认知狭隘的家长,养不出优秀的孩子
“孩子在小的时候,是站在父母肩上看世界,父母站得高,孩子才能看得远。”
前段时间,电影《银河补习班》一经上映,便引发了很多关注↓↓↓
当儿子马飞成为教导主任最想开除的坏学生时,父亲马皓文却从未对儿子产生过质疑。
他坚信自己的儿子不是学渣,坚信儿子是可造之才。
正是因为他对儿子的信赖以及鼓励,最终儿子如愿以偿实现梦想,踏入太空成为一名宇航员。
影片中,父亲马皓文对儿子教育的认知水平,是当下家庭教育最为欠缺的部分。
父母的认知水平高,才有可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
在电视剧《都挺好》里,苏母思想狭隘,女儿苏明玉从没有受过母亲的宠爱;
她在苏家的日子,非常难熬。
两个哥哥早饭吃的是火腿鸡蛋,而她只有泡饭;
为了让大哥去留学,母亲宁愿卖掉一间房子;
为了让二哥能上大学,母亲又卖掉一间房子;
而苏明玉年年考第一,她想报补习班却被拒绝,大学也是免费的师范院校。
苏母偏心,而苏父又无所作为;
强压之下,苏明玉与家庭决裂了。
后来,虽然苏明玉在职业上很成功。
但是,不管她多么成功,心里始终是残缺、有阴影的。
家长狭隘的认知,给她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
不得不说,认知狭隘的家长,很难养出真正完整、幸福的孩子。
3,有格局的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战国策》有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父母的格局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有格局的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父母眼界开阔,孩子就如天空的雄鹰,自由翱翔;
父母鼠目寸光,孩子也难以有远见。
猎豹CEO傅盛曾说:
“认知的本质就是做决定。”
一个决定,看似简单,却决定着一个人的成长与成功。
做一个有格局的父母,其实很简单,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不忘提高自身的认知,与孩子一起成长。
孩子在人生之路上健康成长,家长在教育孩子之路上不断完善:
1.不忘提升自己
只有父母不断成长,才能助力孩子更好地成长。
之前,在地铁上出现了这样一幕:
一个妈妈在看书,旁边的孩子也在认真看书;
与之相反的是另一个妈妈,她在看手机,孩子也伸过去看手机。
认知能力高的家长,懂得以身作则,在提升自己的同时,感染孩子,让孩子受到知识的熏陶。
2.告别“标签”教育
经常会听到有些父母这样评价自己的孩子:
“小孩不听话,喜欢调皮捣蛋,还和人顶嘴。”
“做事磨磨蹭蹭,怎么说都改不了。”
“脑子笨,不如别人聪明。”
“一天到晚只知道哭,简直就是个爱哭鬼。”
“脑子笨”、“爱哭鬼”、“坏小孩”...
其实,父母给予孩子身上的标签越多,孩子成长便越受阻。
大麦曾看过这样一则事例:
张某的儿子12岁时,私自拿走父亲的二百块钱和同学去海边游玩。
家中发生这样的事情,几乎每个做家长的都会很愤怒;
张某也不例外,他生气地跟儿子谈道:
“没经过我的同意,你怎么能随便偷家里的钱呢?”
他在谈话中多次提到了“偷”这个词。
没有想到,自从那次之后,他的孩子没有丝毫改变,甚至还形成了一种长期偷拿家里钱的习惯。
父母看似随意的话语,很有可能会成为孩子一生都难以摆脱的“噩梦”。
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
3.告别“否定”教育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信奉“打击式”教育。
他们认为,所谓有压力才有动力,多否定孩子,孩子才会有所成长;
但事实往往是,孩子越受打击,越萎靡不振;
最后,他们真正成为了父母口中“不成器”的孩子。
在《家有儿女》中,刘星机灵聪明,却有些调皮捣蛋,妈妈刘梅总是对他不待见。
有一集,是这样的:
小雪又考了第一名,妈妈刘梅做了一大桌子菜,准备犒劳小雪;
但刘星在这次的历史测试中,也考了第一。
当刘星告诉妈妈之后,不但没有得到奖励和表扬,反而被质疑是作弊得来的第一,还让大家举手表决。
最后,大家都认为是刘星作弊得到的,刘星特别委屈。
还有一次,刘星想得到老妈的表扬,主动去擦玻璃,被刘梅看见却说刘星为了逃避写作业。
不管刘星做出怎样的努力,妈妈总是打击他,但她对小雪和小雨,就宽容很多。
父母否定孩子,开始对孩子的认知设限,孩子的未来必然会有很多局限。
不被父母认可的孩子,在人群中,永远无法保持昂首挺胸的姿态。
父母的认知水平,往往影响着孩子成长的轨迹,乃至人生的发展上限。
愿每位父母,都能做优秀、有认知的家长,点亮孩子未来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