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嘉宾目标非常明确,提升学习的内驱力,更好的执行暑期的学习计划。
老师一步一步细切。暑期计划执行不了,有没有是前阵子学习太累,需要休息呢?计划执行不了,计划到底长啥样呢?小嘉宾说出自己的计划后,说没法专注学习。一点也不能专注吗?能专注多长时间吗?孩子说可以专注一个小时左右。这一个小时过程当中感觉怎样?心静不下来。
老师继续询问,当这样说起期末考试之前逼着自己咬牙坚持学的时候什么感觉?孩子说非常累,是用意志力在学习。所以假期里他不想这样用意志力学习,而是通过内驱力,每天推动自己快乐学习。
老师紧接着举了伐木工人伐树的例子。伐木工人拿着锯子弯着腰流着汗,在伐树累不累呢?小嘉宾说当然累呀。
老师启发孩子帮伐木工人想想办法怎样在伐木的过程中能够轻松一点。孩子谏言献策:伐木的过程,可以边伐木边听音乐。累了可以喝点水,休息一会儿。
老师进一步启发说伐木工人在看到锯子一点一点锯树木的过程中,经由自己一点一点的锯,那颗树马上就要被剧断了,这时候的感觉怎样?小嘉宾说有成就感呀!对呀,当我们的目标非常清晰,而且见证目标一点一点实现的过程,是不是感觉很有成就感,就不觉得那么累了?
老师进一步引导说,那我们能不能先找一个小点的细点的树砍,伐树过程中我们的目标清晰可见,是不是我们感觉就不会那么累。
进而老师过渡到学习上,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把大目标切成一个一个的小目标。实现小目标的过程中,身体还没有达到累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停下休息。老师跟孩子说一定要舍得让自己在高峰时期就停下来,敢于停下来,敢于捡起来。
老师形象地用伐木工人伐树的事例来启发引导孩子怎样将学习的大目标切成小目标,怎样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增加一些乐趣,让学习累的感觉变成累和快乐交替进行。
老师又用汽车发动机涡轮增压原理引导孩子看到压力与动力的关系
老师接下来与孩子聊天,老师分享自己在陪伴养育孩子过程中的辛苦与压力。特别是在工作一天特别累的情况下,儿子还要求妈妈陪伴阅读,老师克服自己的劳累,硬是陪着儿子阅读了30多页的故事。因为老师想让孩子养成喜欢阅读的习惯,所以妈妈不仅陪伴,还绘声绘色的扮演故事角色。老师讲得幽默风趣,孩子略显疲乏的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老师说养育孩子、工作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着压力,同时正是这些压力推动了老师更好的去帮助成少年成长,压力和动力是并存的,压力也可以转化为动力。
老师在分享自己与儿子的故事中慢慢地将压力转变成了动力的信念渗透给小嘉宾。老师看似聊闲呱实则成功的在意识层面给小嘉宾植入了压力变动力的信念。
老师说她也有两个小人在打架,老师举了自己的例子。目前老师也感觉很累,连续的工作,从早到晚睁开眼就开始工作,真的是非常累,也想休息。因为与小嘉宾已经约好,同时心里也愿意陪伴孩子,所以老师的头脑还是说服自己的身体坚持做坐到镜头前与小嘉宾一起工作。老师说每个人内心都有两个我,一个想休息,一个想工作。让孩子意识到内心冲突,两个我打架是正常的。
老师启发孩子看到每个人不同的三个我。小嘉宾立马梳理出身体、心灵、头脑。老师巧妙的抓住时机让小嘉宾给在座的老师们讲一讲三个我,替老师值会班,老师趁机休息一下。
老师让孩子帮忙梳理老师目前身体心灵和大脑处于什么哪个我?老师看似与孩子拉闲呱,实在则想让孩子自己梳理身体心灵与大脑的关系。
老师又启发式的询问孩子,当他在逼着自己学的时候身体是什么状态?心灵呢?头脑呢?孩子说身体劳累,心里愿意,头脑司令部一直在下学习的指令。现在假期里身体和心灵都罢工了,头脑还在不断盘旋着要学习的指令,所以纠结难受。
这时候老师让孩子进入潜意识,问问自己的心想去干嘛。孩子说想学习,想做自己想干的事情。可是自己想干的事又干不成了,老师一步一步询问,目前做不了,什么时候能做呢?孩子说一个月以后可以做。老师精准捕捉到孩子,想做自己喜欢的事,做不了的无奈。
引导孩子看到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的那个无奈的小孩,与他对话。你的无奈,我看到了。你的心愿一个月以后就可以实现了,我会支持你的。现在这个月请你支持我先好好学习,一个月以后我们再干我们想干的事。我向你保证这一个月先把学习规划好,下个月我全力以赴支持你去做咱们想做的事情。经过与内心无奈的小孩对话,接回那个无奈的小孩,与他合二为一。
带着合二为一的能量大脑和心灵对话。谢谢你,你终于和我站在一起了,这真的值得庆贺。
接下来与大脑对话。亲爱的大脑啊,前段时间把你累坏了。谢谢你陪我创造了佳绩,给我争了光,让我从200多名一下子跃到了80多名,让我有了自信和勇气,谢谢你。如果你真的累了,我们可以放两天假,睡个够。
接下来老师话锋一转,问大脑前面一个月的大量学习,有没有让你变得更聪明呢?大脑的神经网络是不是更畅通了?小嘉宾坚定的回答一定的。老师巧妙把大脑高速运转辛苦转向正面积极的信念——大脑努力用功,高速运转的时候,是正在变得脑思路更发达更通畅,大脑变得更聪明的时候。老师的精妙之处实在是让人拍案叫绝。
那么我明天再去学习,累的时候,又是让大脑变得发达,聪明的时候。老师成功的把学习累的概念与让大脑变聪明等同起来。
同时老师给予了一些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大脑累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做健脑操:敲敲百会穴,摸摸后脑勺,用脖子写米字,敲敲锁骨下的大脑开关,启动大脑,交叉爬行让左右脑整合。同时老师给孩子导入理念,大脑只有在深睡眠或者是身体运动的时候才可以得到休息,平常刷手机呀,听音乐呀,大脑都不会休息,还在高速运转。
这样一番梳理后,孩子的内驱力由之前的3分提升到了6分
那咱们继续做点什么提升一下内驱力,创造一下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点快乐的元素?让孩子自主思考。编故事,画画,编舞蹈,与同学结伴学习。把孩子喜欢的在意的价值添加到学习过程中。孩子举例学历史时可以与自己喜欢rap舞蹈的时代年份相联系。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学习起来就会轻松一些,内驱力提升到7分。
带在孩子的叙述中,老师精准的捕捉到孩子特别在意老师的看法、认可。老师又悄无声息地给孩子调整他的价值决策。
老师先是让孩子问问自己的内心学习除了应该以外,还会带给自己什么价值。学习与未来是什么关系?孩子说学习是成为未来自己的助推力。老师继续发问,在成为未来的自己的过程中学习可以比作是什么?孩子说是跳板,一个有弹性的跳板。
老师运用跳水运动员一步一步引导孩子思考:跳水运动员站在跳板上什么感觉?跳水运动员腾空而跃的时候什么感觉?跳水运动员从高处坠入水中什么感觉?弹跳腾空时运动员最在意什么?当跳水运动员在跳水的过程中在意别人怎么看我啊,我的动作美不美呀?他这样去想的时候,他在完成动作方面会怎样?孩子说那肯定是没有专注的投入时效果好。让孩子身临其境,拿到感觉。
推及到学习上,是不是也是如此?在40分钟到50分钟之内专注的解题,留意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步骤,而不是在意老师怎样看我,同学怎样看我的时候,那我们的解题效果会怎样?一定会很好。老师又进一步成功的植入“专注于自己的事情,而不在意外面的评价,做事效果更好”的信念。价值决策成功调整完毕,做到这样的时候,孩子再来看学习,内驱力提高到了8分。最后再让孩子看到当学习,我们把一个大目标细切成若干容易达成的小目标,每达成一个小目标及时给自己点赞肯定,学习过程中加入些好玩的元素,有同学相伴学习等等创意,孩子内驱力提升到了9分。
老师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化腐朽为神奇,成功激励孩子的潜能。整个辅导过场程,既有意识层面的松动信念,又有潜意识中与内在的小孩对话整合,又给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还有相应的故事穿插在其中。让小嘉宾与观摩老师们都感觉轻松自在,似春风化雨,又似暖阳陪伴。有爱的托举,有专业技术的引领,更有生命底色的滋养。所以遇到老师的每一个生命都会发生悄无声息的蜕变。感恩老师,感谢小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