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觉醒1》原文:
“虽然稻盛先生每天跟员工算账,但算出来后,员工做得好没有现金奖励,做得不好,也没有现金处罚,甚至稻盛先生在他的书里还专门讲了一句话:收入跟业绩挂钩是非常危险的。……稻盛和夫很高明,他用归宿感和团队的认可来激发大家的热情。……当一个人做事有内在的驱动力的时候,事实上他已经到了更高的境界了,你外在再用奖罚,对他就可能变成一种侮辱了。”
想法:
这个观点与传统的及当下做的,完全不一样,但一下子击中了内心,就像口渴难耐的人,突然看到了一杯清澈的水,还没等喝,就知道那水一定是解渴的一样。
同时,这段话也一下子联想到了平时在做绩效考核及日常管理时,上司与下属都很努力,但又都很无奈,都对对方抱怨。绩效考评,不做散,做了效果却没有达到预期。双方都很尴尬。
绩效考核之所以会出现一些不和谐因素,究其原因双方从团队和作逐步走上了对立。在管理学中,绩效考核应是绩效管理的一部分,绩效管理是一整套的体系性的措施,有计划、有辅导、有反馈、有探讨、有提升,而绩效考核仅是衡量达成的效果,或是对最终结果的论功行赏。但我们平时却往往把绩效考核拿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加以运用,导致的后果则是越考核、对立性就越重,团队的合作与凝聚力就越弱。
稻盛和夫的理念比绩效管理更彻底,干脆不做对考核结果的赏罚了。只做监督、检查、绩效数据统计、辅导、提升等,就是不做论功行赏,至少不是立即做。
我们平时讲即时激励,是不是与此相矛盾?非也。稻盛的理念也是主张即时激励,但激励不仅仅是用物质,而是多用精神。众多经验告诉我们,物质激励属于外物刺激,是一种被动高兴的事,很难过心,不会持久,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富翁自杀的原因。而精神激励是一个人内心的共鸣,是一种主动的喜悦感,那种感觉是买不到的。
那种用金钱或物质交换的激励,不但很难在内心里引起共鸣或动力,而且很容易将这种激励引向交易或对立。引向交易,比如员工有负面行为了,若因此罚钱,当罚完后,当事人则会理直气壮,认为我已经被罚钱了,你还能对我怎样?搞得上司很尴尬,就像得罪了当事人一样。如果员工有正面行为,被给予资金了,则当事人会认为这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是应得的,不是别人功劳。
正是因为有这种结果,物质奖励容易引起负面效果,所以稻盛先生说:“收入跟业绩挂钩是非常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