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本书,进步不止。这里是椰子私塾。
我们用了整整两周的时间,了解中国文艺。平淡无聊的笔记无法将中国古典文艺之美完全呈现出来,使用文字平白直叙的表达很难将绘画、文学、瓷器、书法等丰富多变、异彩纷呈的内涵与外在的美展现出来。但不管怎样,这样也能在我们头脑中建立一个大致的框架。内在丰盛的细节,需要自己花时间、精力,慢慢的丰富和充实——到博物馆、美术馆、展览会。
艺术的发展越来越亲民化,社会在发展和进步,娱乐方式增多,反而使得我们真正投入到哲学、艺术的精力减少了。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社会苦难会产生更多的思想家,更深刻 的艺术流派,大概他们需要从苦难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寄托吧。
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那些久远的作品,为什么仍然能穿透千年的时光让现在的人们真切的感受到震撼?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为什么要去欣赏那些古朴、简单甚至有些狞厉的古物。仅仅是因为美吗?或者只是你的主观想象赋予它们一些意义,从而变得不一样了呢?
需要说的,美的历程,也是人类心灵的历程,从无我到有我个体意识的觉醒。人类不再满足于感官的享受,还在追寻内心的富足,也可以说,艺术承载的东西越来越多——感性、理性。美的外在形式不断发生着变化,内涵也在变,形式和内涵互为因果吧。
这本书也解决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你可能只是感觉美,但是如果让你说为什么美,为什么不美,你可能就回答不上来了。这说明对于美处于一种模糊的、混乱的感性认识。比如你喜欢的美女,如何你只是夸她好美啊!她可能并不领情。因为你对她的认识太过模糊和混乱,如果你说你好瘦啊!这时候你就为她的美找到了理由。如一幅山水画放在你面前,不要惊叹说啊画的好像啊!这本书帮助我们找到欣赏美的角度,学会欣赏和理解美。
作者说:俱往矣。然而,美的历程却是指向未来的。
时间如一条射线,会定格它所有穿透过的东西,同样,时间的箭头永远向前总是朝向未来。时间本质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自己的人生历程上做一些美丽的事情。
10个月阅读40本书,包括:自我管理、沟通协作、心理学、逻辑思维、社会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商业素养、哲学素养、生活,每周一本书。希望能够做到——今天比昨天聪明一点点。
这是艺术素养部分——《美的历程》 (下)(作者 李泽厚)精读版的阅读笔记。Day-6/6。
Keep g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