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课老师反复和我们强调了,管理者要实现有效管理,就要学会驾驭人心,而驾驭人心的前提就是我们要了解他人,了解他人的方式有很多种,前几次的课讲到的交流分析他人的动机、观察他人的状态自尊、理解新时代职场人的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这些都是我们可以使用的方式。这次的课,老师主要讲述了“窄化效应”这一种现象,再深入一层来帮助我们识别他人的生理状态情况。
一、窄化效应是什么?
这个理论概念是1996年美国的一位教授罗文斯坦提出的,他给出的解释是:有时候人因为只关注某一时刻某一点的偏好,而导致对原来的偏好出现了问题;让人产生这种状态的背后是,人的身体产生出来了“体内因素”,这个“体内因素”的产生会使人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和情感冲动。
这也可以理解为因为体内因素的存在,我们产生了某种驱动力,驱动人在某一时刻做出了行为,而这个行为可能在正常情况下他是不会做的,这种情况在我们身边时常在发生:
年轻人晚上刷抖音、玩游戏不睡觉,明知道熬夜对身体不好,还会影响第二天的工作状态,但是那时他们的注意力都被短视频、游戏产生的快感所征服,那时候的快乐在他们看来格外重要,也就先不管熬夜危害的常识了;可能第二天精神萎靡,暗自决定晚上不再熬夜玩手机了,但是拿起手机后,不知不觉又玩到了很晚。
朋友间、夫妻间因为一些琐事吵架,吵完后冷静下来,觉得不应该,又相互道歉,可当时为什么要吵架呢,因为在吵架的瞬间,他们心中理性的长期选择被感性的短期冲动所替代了。
在我的理解看来,窄化效应可以简单描述为,在某些时刻、某些状态下,人在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之间做取舍时,往往都选择短期利益,也就是说,大部分人都会选择“今朝有酒今朝醉”,在那一时刻,什么长期、什么未来都不重要,只想着要把当前自己本能涌出的那份情感释放出来才是最重要的。
二、职场角度看窄化效应
我们知道发生窄化效应是源于人的“体内因素”的产生,那么站在职场角度来看,哪些因素会促发我们的身体产生“体内因素”呢?职场人士进入窄化效应状态,又会产生哪些情况呢?
根据结合老师的讲解及相关资料的查阅,在职场环境下人的”体内因素“的产生主要源于人的消极情绪的触发,那么哪些因素会让我们产生消极情绪呢?老师告诉我们现在日益普遍加班就属于,长期加班累计的疲劳感会让人沉淀更多的”体内因素“,与此同时我觉的除了加班,公司/组织的的氛围、领导者的行为等这些因素也都会影响职员产生消极情绪。
职场人进入窄化效应后,可能就会造成业务交流中的激烈冲突导致沟通不畅,还可能出现突发性的离职现象,这些对于公司的运营效率都将产生负面作用。
三、降低职场窄化效应的思路
1、减少可能会诱发职员负面情绪的相关因素
加班现象在现代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不可避免,但是管理者可以通过引导设计,让员工的工作强度有张有弛,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加班。另外其实加班的方式也可以有新意,就像网上一家网络公司创新性的加班案例可以启发思考:
有一家网络公司,下午五点半下班,六点半有公司班车,没人逼你加班,但是为了能坐着一人一座的大巴回家,大家愿意主动加班一小时;六点半准备坐班车时,就会想起另一条制度:8点钟公司提供的免费工作餐:样多,管饱,有水果。想想坐班车回家还得自己做饭,那就再主动加班一小时,吃了工作餐再回家呗;8点钟吃完工作餐准备回家,又想起一条公司制度:10点钟以后打车报销,那是不是再主动加班干点工作,等到10:00再回家呢?
2、增加可以触发职员积极情绪的相关因素
一是点缀型的工作,如:适当的团建拓展聚餐、由领导者做表率营造积极的组织氛围等;二是系统型的工作,需要管理者从人员岗位的匹配度、业务流程的顺畅度、奖罚分明的规章制度等方面来持续优化,以提供优质的平台资源,助力员工实现自我价值。
课中一些启发性的句子
1、你也可以理解成处于“窄化效应”的人,体内分泌了一些化学物质,这些物质所导致的行为“驱动力”,九匹马都拉不住。
2、你管理别人,不是要给自己创造一个仇人,而是要争取获得一个自己的好同事。
3、其实,几乎全部的知识劳动都是情绪劳动,而今天又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很少有干活不用脑子的。
我的学习思考
1、想要实现有效管理的前提就是“对症下药”,那么要做好对症下药就要仔细分析症状,找到引发症状的根本原因,对于职场管理方面的做好“对症”之一就是需要练就善于观察职员们的状态情况,在摸清问题的情况下,在对的时间、地点使用对的方式来解决。
2、职场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情绪管理,现代社会已基本进入了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工作都是知识劳动,而知识劳动的高效性和创造力,都受制于人的情绪影响(情绪影响人的判断和决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