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几岁不算老,但是没有礼貌的花样年华,才真的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我可能不会爱你》
前几天在简书看到一篇文章《有趣的姑娘都单身》,深以为然,恰好是自己的那杯茶。没想到立刻就在空间里看到某个网友的批判,还把原来的文章贴上:今天看到一篇圣母文,据我所知,我周围有趣的姑娘人家都结婚生子,生活很幸福,你单身是因为你丑啊,关有不有趣什么事。突然心里就不大舒服了,原来这个世界还有那么多愤世嫉俗的人。我一直觉得我单身是因为挑呢,原来是因为丑哦,沉思脸。
人浮于世,我一向告诫自己,不以自己的观点强加别人,不以别人的观点强加自己。这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别人的尊重。其实在我看来,文章的内容并不偏激,而且根本不是揪着长相的问题不放,而是更多地强调思想合拍对两个人是多么重要,被人这么断章取义地喷也是够了。如果按照那个姑娘的说法,漂亮的女人婚姻都是幸福美满的,那就不会有那么多豪门悲剧了。现在社会流行势均力敌的爱情,门当户对,更多的不止于物质基础,更多的是两人成长的环境、家风、志趣、性情,三观,而不单单看脸。若是单凭那点冲动的荷尔蒙而结婚,那和动物有什么区别,当激情退却,才发现两个人的三观不合、性格不合,然后怎么办?要不闪结闪离,要不将就后半辈子,为了孩子放弃追求幸福的权利。
一副美丽的皮囊某种程度上的确是一张人情绿卡,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一张脸总会有看厌的时候,能让人久处不厌的是一个人的修养、谈吐、待人接物的良好态度。就像林志玲这样的大美女,最初很多人都对她的娃娃音很是反感,觉得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还那么造作,但是慢慢地,从她待人接物的态度中,她赢得了别人的好感,殊不知,其实台湾人口音大多是这样。美貌只能给人第一眼的冲击,美不是单纯的皮相诱惑,而是从内而外的气质,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见过的人,都会浑然成为你举手投足间的魅力,人们常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不张扬不浮夸。
现代社会对美有一种畸形的追求。比如现在的网红文化,一味地追求大眼睛,恨不得弄得和外星人一样大,塞得下两个鸡蛋;下巴以蛇精脸为荣,宁愿被自己的尖下巴锥死,也不愿意丑死:最好还要波涛汹涌,半掩半露,欲盖弥彰。也许是受日韩文化的影响,微整形已经很流行了,甚至是小县城里,人们也乐此不疲。渐渐地,打开网络,一大片网红,几乎都一样,分不出谁是谁,更有人参照明星为蓝本,生生把自己整成高圆圆范冰冰。韩国的选美大赛,全是美女,可是最终你会发现,都相似得分不出谁是谁,可能是同一批流水线出来的吧。于是出现了网络新词----脸盲。
为什么人们那么热衷于脸美?大概长期来计算,成本较低吧,只需付出经济代价就能获得一张360度无死角的脸,再加上出神入化的化妆术,一个女神就诞生了。如果一个人专注于什么气质美,那么至少的十年二十年的阅历,不只是读书旅行,修心成长,那些都是虚幻的,拿不出看不到,谁费那些闲工夫。光凭美貌就可以把人迷得七晕八素的,哪还用开口呀。更让人奇怪的是,为什么会出现美即正义的观点,不问是非,不问缘由,只要有什么不顺利,都是因为不美。爱美之心固然人皆有之,可是太过看重很可能就颠覆了平衡。如今,吸引观众的不只是女色,还有男色,一部毫无剧情的偶像剧会因为某个明星而收视率暴高,只要演员养眼就可以了。
想起电视剧里的一段台词:三十几岁不算老,但是没有礼貌的花样年华,才真的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美不美是一回事,可是拿别人的年龄或者长相来攻击他人就是人品上的问题,谁能保证自己一辈子年轻貌美呢,恐怕再多的玻尿酸也不行吧。美是一种多元化的事物,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我们中国人所不看好的吕燕,在欧美就很受欢迎,因为她就像中国古画里款款走来,眉眼间尽是风情,让人为之一动。我们所嗤之以鼻的凤姐,在欧美人眼中是顶顶的大美女。社会的发展不是应该向着更加包容,更加多元化吗?包括美的定义,不是应该各有千秋吗?我们每每感叹那个没有PS的年代,林青霞、关之琳、张曼玉,她们哪个走出来不是风华绝代,她们的美平分秋色,各有千秋。其中,让人最欣赏的是林青霞,在优雅中老去,举手投足间仍然是女神。
不随意给自己下定义,因为这样会限制自己的格局。不随意给别人下定义,因为与你无关。网络的喷子,大多是无所事事所以借题发挥,真正的大咖哪有时间理会八卦绯闻什么的。生活事自己的,何必把重心放在别人身上呢。大多数时候,看到不同的观点,你可以绕开,你可以不屑,请不要到处喷人,这是做人起码的礼貌。慎言慎行,开口前多想一下,是否自己所说的就一定正确呢。
我理解的真正的美,有健康的身体,有美好的心灵,对生活充满信心,乐观向上。无论什么年龄,都保持最好的状态,不辜负自己。不活在别人眼中,只做自己的女神。可以爱美,只为取悦自己,不为取悦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