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y,一站式职业生涯教练,陪伴式成长。CCE认证全球职业规划师,Gallup认证全球优势教练,简历及面试教练,猎头,16年全球500强外企及国内行业头部公司资深HR,跨互联网金融、电商、快消、IT软件、制造等多个行业,亲测不同类型企业文化。
Coco平时在互联网公司工作挺忙,出于助人达己的初心,在某平台兼职简历优化顾问。临近年底,平台分配了一个来自酒店餐饮业的客户给她。经过与客户近两小时的电话沟通后,Coco花了几个小时,基于简历优化的方法论,为客户重头撰写了一份针对其求职目标的简历。经过平台审核后,发送给了客户审阅,并留言:如有不满意不合适的地方,30天内随时微信沟通,讨论调整。
结果,客户对优化后的简历十分不满意,晚上8点多微信留言,甩出了若干不满意的地方:公司介绍信息不是最更新的;简历文字太多,要更精简(十年工作经验,优化后的简历2页不到);简历无照片(客户未提供);个人基本信息太简单,认为酒店业的招聘肯定需要知道身高、籍贯等信息;简历排版不新颖;有语句不通之处。
Coco忙完工作回家,看到留言,非常重视,同时对“语句不通、文字太多、排版不新颖、酒店业关注的基本信息”等反馈点比较模糊。于是在晚上近十点尝试微信联系客户,看看是否有机会进一步厘清客户需求。在没有得到客户回应的情况下,Coco就将自己的调整意见和需要澄清的点梳理出来,留言给客户,期待客户有时间看到后,可以约个电话详谈,然后尽快调整。
事情走到这里,看上去似乎还在正轨。Coco永远都不会想到接下来会面临一个怎样的转折。
Coco的留言还未发完,就收到了客户的微信diss:“你也太不专业了吧,晚上快十点了......没回你,你还一条一条的,最起码的礼仪都不懂?我也是无语了!”看到这条留言,Coco第一反应并不是愤怒,而是脑子空白了几秒,完全没回过味儿来:从ICQA、QQ到MSN再到微信、钉钉等等,二十多年的互联网社交经历,Coco从来没有想到会被人从这个角度diss。
回过味来之后,身为教练的Coco从各个角度展开了对这位客户的“共情”:也许他还沉浸在对“简历不满意”的愤怒之中;也许他正好家里正忙着,微信的提示音加剧了他的烦躁;也许他在工作中,别人也是这样的风格对待他;也许他的理念就是,咱花钱了就可以这样对待服务提供者;也许酒店行业就是这样要求的?也许......
Coco觉得自己谈不上有多大的情绪,但仍然在当晚向平台提交了转移客户的申请,因为感觉到了自己与这个客户在“价值观”上的差异。
第二天,Coco看到了平台管理人员在凌晨的回复,平台在对Coco表达了“高度”共情的同时,也强调了作为服务业的本质,希望Coco再慎重考虑,毕竟转移客户的处理对兼职顾问的口碑可能会有些影响。对此,Coco是感动、理解和认同的。
此外,Coco的教练伙伴们也对此事给了若干反馈或建议:有建议沉淀一下,看看能从事件中找到怎样的积极意义;有建议换个角度看问题,继续跟进客户以磨炼自己;等等。
收到这些反馈后,Coco一度进入了深度地自我觉察和反思中:一定要选择半路放弃吗?前期已经投入很多,半路放弃,前功尽弃,还可能因此付出额外代价。在坚持什么呢?坚持自己的价值观。价值观没有对错,但有异同,理解价值观的不同,不作判断和评价,是对人尊重的基础。对于这个客户的价值观,Coco可以理解,但对其行为(diss不同的价值观),不能认同,因此觉得哪怕再花费一丁点时间在其身上都是浪费。
坚持转移这个客户,对这个客户可能没什么特别意义和负面影响(毕竟与其继续与自己不满意的顾问合作,不如直接换人),但对Coco却别有意义:她想要向外界宣告自己的价值观;她更愿意将自己有限的时间尽量用她觉得有价值的人和事上;她想要坚守自己可以“选择同路人”的权利!
回头来看,关于这件事,各方反应与选择都各有立足,但笔者从有点“冷血”的经济学角度来看“选择”,其实就是你的议价能力。经济学中说:议价能力=你在其他地方的机会。Coco现在可以有余地去坚守自己的价值观或底线,是因为这只是她的一个兼职,她在别的地方还有机会。
最后,又回到了那句老话,为什么要那么努力?是为了可以选择。
1对1生涯教练,包括但不限于职场定位、适应、转型、平衡、自我探索与突破等,微信互动:18201366763。更多探讨议题,可登录娄欣 - 职业生涯教练 | 讲师 | 到「在行」来约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