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故事》6人物不可貌相
随着在简书中读到的故事越来越多,发现成功的写作大都是相似的。
它们具备几乎完美的机构,流畅的情节,鲜明的人物,还有就是令人 回味的主控思想。
什么是主控思想?
这是麦基对故事立意的定义。也就是小时候在语文课上老师多次强调的中心思想。
忽然想起以前经常关注的一个简书作者,他的文章写的行云流水,条理清晰,逻辑合理。看他的文,就像是看建筑工人在盖楼,每一根钢筋,每一块砖都摆放得恰到好处,他已经具备了很了不起的功底——对故事的结构掌控与布局。但看多了以后,总觉得他的故事总缺少些什么。
由于自己的性格里有天生爱较真的部份,于是也觉得可能是自己多想,过于吹毛求疵。毕竟,在写作这条路上,他已经成功的迈出了自己的第一步,有了打拼的方面,而我又确实没有什么相关的资历可以拿出来与之侃侃而谈的。
但今天读到这一章,心中莫名的就又想起了他和他的故事。我想我大概知道我当初感到的缺憾是什么了,他的文就是写得太过于理性了。我从他的文里看到了主角,看到了他的动作,甚至知道了他的形象,但却很难能体会到情感。
一个讲得好的故事,表现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联姻。在生活中,我们的思想与情感是分头而来的,二者很少协调一致,并且常常相互抵触。
在生活中,我们遇到了突发事件,比如:打架、车祸、意外、死亡……往往在第一时间的表现是非理性的,而关于这些突发事件思考往往是在这件事过去了很久以后。
而故事不同。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我们的思想与情感合而为一,瞬间一起发生,这是我们在生活中难能得到的美好体验。
故事的立意,无论悲喜,都应当通过具有情感变现力的故事高潮来进戏剧化的表达,不能借用解释性对白的帮助。
那么这个立意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我的理解是:是可以用一句话说明,并可以明确的传递给读者的我们所要表达的人生观。
什么是人生观?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概括来说大约就是人活着的目的,对价值、生命等一切事件的看法。
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每个人因为成长环境、受教育程度以及人生阅历的不同,人生观也各有不同。
有的人认为人活着就应该及时行乐,最大限度的追求物质生活;有的人则认为人性本善,世间美好,爱可以感化一切……
找到我们内心里最认同的,把它融入到写作的故事里,于是故事就有了主控思想。
主控思想反应了作者的自我认知。
千万不要搞错一点。
一定是故事本身告诉了我们它的意义,而不是我们想到一个什么观点非要硬把它加到故事中去。
看着你的故事结尾问自己:做为高潮后的结束,有没什么正负价值被带到了故事的主人公的世界中?从结尾向前看,这个价值被带到他的世界里的主要原因、动作与手段又是什么?这两个问题组成的答案便是主控思想。
将文章的主控思想分成正反两派,让它们像是辩论赛场上的正方与反方,直到整个比赛的结束,观众都不会知道哪一头回获胜,只等最后裁判的一锤定音。
那么,这场辩论赛的获胜方便是故事的主控思想。
主控思想一般分为三大类:
1、理想主义:乐观的,积极向上的
比如:人定胜天;付出就会有收获……
2、悲观主义:消极的,阴暗的,愤恨世俗的
比如:人性本恶;暴力与战争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办法……
3、反讽主义:正负双方都有,完善,复杂而又现实
比如:钱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不论如何,故事的主控思想应为真理,并一定要遵从写作者的真实内心,如果连作者自己都不明白自己想要表达的是什么,那么这个文章立意一定要立刻删除掉。
故事文章的立意需要遵循的原则——告诉读者“生活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