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彩
昨天写了一篇《孩子的学习动力被谁拿走了?》的文章,我有位老友在下面留言说:孩子的学习动力被谁夺走了?今天我便用了这个题目,我觉得一个“夺”字更加形象贴切。“夺”是一个动作,更生动地表达了父母和孩子争取学习动力的互动状态。
孩子小时候要去体验更多,父母怕有危险,各种阻碍;尽管是各种阻碍,孩子还是不断地去尝试和突破;父母继续阻碍,并且加大阻碍的力度,孩子慢慢地失去了尝试的行动。当孩子大一点的时候,父母发现孩子遇到一点事情就放弃了,没有坚持性,让他试一试,他也不干了,父母又开始着急,想去激发孩子的热情,真是难上又难了。
昨天和一个来访的妈妈探讨孩子学习的动力,她跟我说了一件事情,让我既感动又兴奋。她是一位高二男孩的妈妈,也是一位开始成为更美好自己的妈妈。
她说:刘老师,你说到学习的动力,前几天发生在我家有一件事情,我也觉得让我开心。
她说,上周清明节放假的一天,孩子晚上有辅导班的课,本来上课的时间是八点到十点,因为老师有事情,就把时间调为六点到八点了。妈妈接到通知以后,就到学校去找孩子了。到学校以后,妈妈看到孩子正在打乒乓球,就走过去告诉他这件事情。孩子说知道了,让妈妈先回家。
以前的妈妈是左催右催,甚至还可能粗暴地让孩子中断乒乓球去上辅导班,或者就是一直催催催。现在的妈妈开始学着放手和等待了,让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
妈妈回到家里,等待孩子回来,她也不是很确信孩子会按时回来,内心非常的着急,甚至又忍不住想催,这个妈妈开始了和自己的内心做斗争,就等,表面安静的等,内心却是一群小鹿乱撞了。
眼看就到五点半了,孩子还没有回来,内心就更加煎熬了,还想催。但为了让孩子自己成长起来,为了孩子能自我管理,继续忍着。
在五点三十六分的时候,孩子满身大汗地回来了。孩子说:我快迟到了,我打车走,你快帮我打下车,时间来不及了。孩子一边说一边拿自己的东西。
那个点是高峰期,不好打车,打了好一会都没有打到,孩子就着急了,嘴里嘟囔着:怎么没有车呢?车咋还不来呢?我要迟到了。又过了一会,车来了,他上车的第一句话是:师傅,我们快点。
当妈妈说到这里时,内心是喜悦的。这个妈妈说:之前我们对孩子的错误对待,让孩子都失去了光芒,我们也没有给孩子自己做主,自己管理自己的机会,一直都把他看着一个孩子,其实他已经长大了,他也有能力去安排自己的生活,是我们干预的太多了。
当听到这位妈妈的分享时,我的内心是无比激动的,又一位妈妈在幸福的路上,又一个孩子在精彩的路上。
是我们无尽的唠叨,让孩子失去了做某一件事的兴趣;
是我们无尽的说教,让孩子得过且过,没有创造;
是我们无休止的否定,让孩子看不过自己的光芒;
是我们过高的期待,让孩子不能活出自己生命的光彩;
是我们不去学习,阻碍着孩子起跑的姿势;
是我们的自以为是,折断了孩子翱翔的翅膀;
亲爱的家长,孩子都是喜欢写作业的,只要他能从作业中获得成就感,获得肯定感,获得快乐,
亲爱的家长,孩子都是爱学习爱探索的,是被我们不恰当的对待,让孩子失去了那份学习的热情。
亲爱的家长,请不要仅仅关注孩子的行动,要看看孩子为什么有情绪,发生了什么事情,做出这个行为的动机是什么。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看待孩子,仅仅要用眼睛去看孩子的行为;更要用心去看孩子的情绪和动机。
刘彩,一个致力于去读懂孩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