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鲁迅的刻薄的表皮上,人只见到他的一冷冰冰的青脸,可是皮下一层,在那里潮涌发酵的,却正是一腔沸血,一股热情……
——郁达夫《妄评》
一件牙黄的长衫,一支熏得发黑的烟嘴,一根根直竖的头发,寸许左右,精神抖擞,而最打眼的则是浓眉之下,那冷峻的眼神和隶体“一”字的胡须。
看到这幅肖像,提及那个名字,相信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都会有一股暖流涌动。鲁迅,一个现代文学史上响当当的名字,一个让青年热血沸腾、让敌人脚底冒凉气的名字!
他是个斗士,手中的笔是他的长枪,闯无物之阵,为新文化呐喊,一篇篇杂文,像投枪,似炸弹,催人奋进,威震敌胆。
他是个医者,手中的笔是他的柳叶刀,刀光闪处,疗救着国人孱弱的身躯,拷问着国人麻木的灵魂。
他更是个慈父,手中的笔是一面旗帜、一根拐杖,指引、扶携着青年人奋勇向前。
先生的笔是冷的,像投枪,像匕首,枪尖刀刃之上,冒着冷气,闪着寒光。寒光闪处,敌人无处遁逃。
先生的人是冷的,一种凝重的冷。细腻入微地观察、痛入骨髓地解剖,洞悉了国民的种种弱点,勇敢地“正视淋漓的鲜血,直面惨淡人生”。
先生的的冷,源自他的深刻:
“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了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简短的一句话,却凝练地概括出了两千年中国封建社会的真相,犀利而严肃,洞若观火,入木三分。
当人们在高呼妇女解放时,他则以冷静的笔触告诫世人:娜拉的出走不是妇女解放的根本出路;要实现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就必须进行“深沉的韧性的战斗”。
……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很多人看到了先生的冷,可是没看到冷峻面容背后的滚烫与炽热:
先生的笔是热的。从青年时代的“我以我血荐轩辕”到《呐喊》、《仿徨》,从《狂人日记》、《阿Q正传》到“匕首”“投枪”般的杂文,为中国的未来奔走呐喊,为这个民族写作。
无论是敌人的恐吓、朋友的误解,还是战友的被害、残酷的病魔,先生从来没停止过战斗。哪怕自己孤单奋战,也从不曾退却,擎着光芒的大旗,揭开了黑沉沉的夜幕。
先生的血是热的。为医治国人,为了中国人不再被人称为“东亚病夫”,他毅然东渡扶桑,去寻找强健国人体魄的良药。后来,先生发现了国人的病不在身体,而在于心。于是,他又决然的弃医从文,拿起了笔杆,疗救这个民族国民的灵魂。
先生的心是热的。柔石被捕,他呼号奔走;萧军、萧红穷困潦倒,他取出自己的稿费加以周济;刘和珍被害,他撰写悼文,抨击凶手,追念英魂。这时,他更像个慈父。
先生的滚烫与火热源自对这个国家深沉的爱。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先生就是那真正的猛士,用他那瘦削的双肩扛起了民族觉醒与复兴的大旗,哪怕风霜扑面,也要迎风而上,昂首而立。
“冰与火,两个最极端的,最不能相容的意象,统一在鲁迅笔下;冷与热,两种最极端,最不能相容的情感,交织于鲁迅一身。”——这就是鲁迅,那个“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
漫漫长夜中,先生那颗滚烫的心就像一支火把,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也照亮了中国前进的路。
(注:本文为昔日旧文,原创非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