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夏商与西周,据考古学家发现,夏朝就有了青铜酒器,到商朝青铜酒器盛兴。通过酒器的容量、形状,我们不难分析出当时的人们喝酒时调子高低、身份地位。据《商书》记载:“若作酒醴(lǐ),尔惟曲蘖(niè)。”那时的人们就晓得用酒曲酿酒了,不可否认,人类的智慧、敢为天下先、不怕死的精神皆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
咱们聊一聊当今社会一些乱七八糟、五花八门的酒桌文化,什么文化不文化的都是之能人编出来地一套词,就跟一公司刚成立,不得整个企业文化啊?
“酒”文化没加“桌”之前是个好东西,就跟“小姐”一样是个好词,但被赋予了过多的社会的含义,一粒老鼠屎打坏一锅汤,熬了一宿的浓汤,大约只能倒掉罢了。所以我不喜欢谈中国酒文化,就像我出门称呼女性从来不用“小姐”一词,用“靓女”,即便我思想高尚没想歪,看到维纳斯女神和大卫雕像是美丽的,倘若我喊一声:小姐,麻烦你让一下,我要下车。保不齐吃不了兜着走:你才是小姐,你全家是小姐。啧啧,我摇了摇头看到了一个民族整体素质。
无酒不成席。按照当地纯朴民风、风俗习惯,劝酒是尽地主之谊,好客之举,客人高兴自愿喝酒,客随主便,入乡随俗,但劝酒只是一种礼仪文化,点到为止。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素质越来越低,钞票越来越厚,人情越来越薄,劝酒变得越来越奇怪,越来越扭曲,不仅带有功利性,而且带有攻击性。早年,我听易中天先生说过一事(大致内容):所谓酒桌文化,就是一手遮天的人物“文明施暴”。一女企业家手续齐全,找zhengfu批地,人家直接给你倒三杯酒,喝一杯,批地;喝第二杯,隔壁那块地也是你的;喝第三杯,你盖的楼我全买了(这~我不评论,怕被封,诸位看官自己悟吧。)。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一上酒桌,甭管你会不会喝愿不愿意喝,这酒你必须得喝,你还必须得说:我干了,您随意!是的,我们都像条狗一样,把最脆弱、致命的肚皮摆在桌子上,任人宰割,没有尊严,丧失智力,在夹缝中求生存。鲁迅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封建礼教“吃人”。我说中国酒桌文化算是一大奇葩,是“封建礼教”的延续,是披着文化大衣的“遮丑布”,是把公厕当客厅闹笑话。
连朋友三四坐一桌喝酒,都他妈捡别人的话,说什么“不喝就是看不起我”之类的话,实在令我极度伤感,甚至绝望,我咬着后槽牙把碗摔碎,半年之久滴酒不沾。别人劝酒你不喝就是不懂事,就是情商低,就是不尊重他人,就是不合群。无所谓,我宁愿独孤、独处,也不滥交。殊不知中国每年因劝酒喝酒死掉的人数高达10万,这是一个什么概念?隆回县不过120多万人口,一个大镇不过10万人口而已。
陋习就是陋习,别跟我扯什么习俗,哪有把恶性循环“伤害别人或互相伤害”当习俗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我们引用烂了,毫无新意。有些朋友是酒缸子,但酒品差得一逼屌糟,仗着自己能喝,喜欢强迫别人喝,把放倒别人当作一种乐趣,甚至作为吹嘘的资本。喝酒本来是件很高兴的事,即便不高兴喝点酒心里好受一点,可是喝着喝着变成了“请君入瓮”。何谈快乐?何谈品酒?何谈享受?别糟蹋了粮食精,就这种人也配谈中国酒文化?我呸!岂有此理。简直是一发了横财的土鳖冒充公知招摇过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你喝你的茅台,我喝我的米酒。
当喝酒成了一种负担,这种酒局少赴为妙。他的慷慨解囊与你的全力以赴背道而驰,他只是把对自己毫无用处的东西与你付出最宝贵的东西作为交换而已,谁在倒江湖?
喝酒是一种享受,不带功利性,不带攻击性,这种友情弥足珍贵,不用讲究太多礼节及客套话,不必拘谨,不用太过谦卑,自然轻松畅饮,酒逢知己千杯少,一醉方休。
酒是中国人的人生,是五味杂陈,中年心事浓于酒,半边松花蛋入嘴,浓得化不开,唯有烈酒可解,泥沙俱下,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砸吧砸吧嘴,品出生活的味道。因年龄不一,经历不一,眼界不一,素养不一,感悟不一等等,品味自然不一。
临近尾声,免费赠送一佳句:“人生无常曰正常,人生际遇的好与坏,关键往往在于生命里碰到甚么人,只要能对你有所启发,都是明灯。(见《皮囊》)”酒有好处,亦有害时,适而可止,千万莫冒充“武松醉后打老虎”,苍蝇吸了战士的血,始终是苍蝇,冒充战士是冒充不来的,小人饮酒闹场,哭笑失常,见人就骂,见人就打,见车就拦,大约也是常态。珍惜生命,远离嗜酒如命,饮酒无度的人。如果你不信我的话,听不进我的建议,没关系,生活会教会你很多。人嘛,活到老学到老,始终保持“空杯心态”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