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小学时期显得尤为重要,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能够明显的感觉到,新初一的学生学习习惯良莠不齐。早些年,小升初还是通过考试录取的时候,被录取的学生学习习惯虽有差异,但大部分学生还是有较为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小升初,通过摇号录取开始,被录取的学生之间学习习惯的差异就显得更加明显。
“走,回家!”
“我不想回去!”我声音不大,但很坚定。
妈妈说:“快回去吧,你作业很多,还没做完呢!”
“就不!”
妈妈脸上的颜色变了,她一把把我拽到没人的地方,绷着脸问:“你回还是不回?”
“不回!”我嘴上是这么说,其实心里已经不那么坚决了。
“给我滚回去!”
随即感觉屁股上重重的挨了一脚,很快脸上又挨了两记耳光,生疼生疼的。
这时,我发现妈妈的眼里噙着泪水。
这份母爱的表达太过直接和特殊。
这是我带的一个学生的一篇人物描写的训练习作。看完之后,不知道你有什么感想?
这是这个孩子一次作业未写完之后,我约谈了他的母亲之后他记录的一段文字,文章虽短,但描写细节,将母爱表现的淋漓尽。
我一度曾因为他写的这一篇文章,而对他刮目相看,却不曾想在接下来的一年当中,这个孩子却成为我最为头疼的一个学生。
这个学生的母亲是一个黑而瘦的中年妇,父亲常年在外工作,所以教育孩子的重任就落在这个黑而瘦的母亲柔弱的肩膀上。
长期不交作业,是他的第一个问题。我多次与他的母亲沟通,也多次让他母亲来学校陪着孩子写作业,在香樟园里,从秋天写到冬天,从冬天写到春天,从春天又写到了夏天。落了秋叶,化了冰雪,谢了春红,浓了绿荫,也白了母亲的头发。可是无论如何,这孩子就是不愿意认真完成作业。任劳任怨的母亲,倔强的孩子和一个认真的老师,孩子的作业习惯没有变化,反而变得越来越差。我常常在反思,对于一个孩子,我们到底该如何去教育他,就是一块冰冷的石头,也该捂热了。可是它就是不幡然醒悟。
当然,一年的时间,这个孩子都不能认真写作业,肯定有其他的问题。孩子的母亲叙述,孩子在家沉迷于游戏,一回家就要手机,如果不给,他就离家出走,或者绝食,一个柔弱的母亲,对此又能怎么办呢?
我曾给这个学生写过2000多字的文章阐述网络游戏的危害和学习的重要性,可是收效甚微。我不知道,他是否认真的阅读我给他的信,还记得当时要求他读完以后给我回信,但是憋了一周,始终没有写出一个字来。
曾经看到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的影响,不能说不大,但一定也是有限的。我常可惜的是,这样一个天资聪慧的孩子,不知道青春年少的可贵,却把贵的时间浪费在毫无意义的游戏当中,实实在在的青春变得虚无缥缈的毫无意义。
还有两年时间,他在我的身边,还有两年时间,这个看似不长的两年时间,我又能为他做些什么呢?我希望能为他做些事情,但是似乎很难,我只希望做一个有温度的人,能尽快融化他内心的坚冰,捂热这一颗冰冷的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