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孩子,老师特别的抱歉。每次想叫你回答问题,可名字到嘴边,总是突然“失忆”。
老师只是对你的名字不够敏感。但不代表老师不关注你哦。
这个孩子我已经教了一年多了。不知为什么,总是记不住她的名字。就在今天,当我又想叫她回答问题。我踌躇了半天,最后还是学生提醒了我。
当我在脑中使劲搜索她名字的同时。我留意了一下她的表情。一点期待,一点惧怕,脸已经涨得通红。我能猜测她此时的心理过程。
但我还是让她失望了。所以,我在刚刚收上来的听写本上,写下了以上的话。
2.
所教的另外一个班的女孩子。上课经常主动回答问题。在每一个问题布置完之后,一转身,就会听到她悦耳而干脆的:我回答!
我已经习惯了她的不用点名就主动回答问题的模式。
可就在一个大课间我在走廊跟一个孩子聊天的是时候,她冲我跑过来,我本以为有什么特别的事情。
她张口就说:老师!你知道我叫什么名字么?当时还真把我问懵了。
我 : 。。。
还没等我想出来。她自己就把名字说了出来。我冲她笑了笑,然后说:这次肯定忘不了了。
老实说,我接手这个班已经快两个月了。
就在之后的一节课。我在提出来一个问题之后,直接就点了她的名字。她当时显得很激动,很兴奋。总之,眼里闪烁着光芒。
3.
上个星期,在讲一个主题。你喜欢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他们的性格又是怎样的。
我在小组讨论的间隙,问了一个男孩子:你觉得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想了想说:老师,你很和蔼!说完,就瞬间感觉说错话了。
接着说:是有亲和力!和蔼是形容岁数大的人的。
我当时就有点忍俊不禁。
这是我工作的第6个年头。从刚开始的害怕学生的不听从,用身份的镇压,以及言语的硬气。我已经渐渐变的柔软。
叫学生的姓名,都会把姓省了。又或者直接称呼为孩子。发生问题,也不会再大声呵斥。而是循循善诱。
对于成绩差的孩子,我总会这样说:
孩子,学习能力和做人是两码事。不可否认:你人品很好。很善良,很诚恳。当然,学习能力天生 就有高有低。但不勤奋就是你的问题。
4.
抛开老师这个身份。我首先是一个人。如果,学生都感受不到你身上的温度,暖暖的爱。又怎样去亲其师,信其道呢?
教师的温度,是真诚,是尊重。这样才能培养出诚心诚意的人。当然,社会也需要这样的人。
契科夫说:
只有受过教育的、诚心诚意的人才是有趣味的人,也只有他们才是社会所需要的。这样的人越多,天国来到人间也就越快。
5.
最近跟一个学生家长交谈。因为孩子的单词总也是背的不好。见到家长才知道:孩子压根就不让家长给自己听写单词。
宁可让邻居签字,也不让自己的妈妈签。看来孩子不太喜欢自己的妈妈。我就让这个女孩子先走了。我跟这个家长聊天的过程中:
能明显的感受到她对孩子的爱,对孩子的期待。孩子的辅导班被排的满满的。假期跟同学看个电影,都认定是犯了个错误。
只不过这种爱听了确实有想逃离的感觉。
这样的爱,缺少了点温度,过于沉重和压抑。别的都不重要,只要你考高分就好。
我想,作为家长,首先也应该是个有温度的人吧。在给予孩子学习任务和之前。首先应该是能给予孩子一个热爱,享受生活的好心情。
6.
俞敏洪老师在《伟大的学校和老师是什么样的》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比如说,我给家长演讲的时候曾经说过,我们的家长都很忙,但是我们总有悠闲的时候,我想请问家长中间有多少人曾经在月圆的晚上,带着孩子看看月亮;或是躺在一个没有城市灯光污染的草地上看满天的繁星,并且告诉孩子们银河在什么地方,北斗星是哪一颗;还有多少家长带着孩子去辨识各种各样的农作物以及学习它们的生长周期?我们已经是一个被社会和城市把人的美好心情牺牲掉的状态。如果不这么做,孩子对生命的热爱、自然的热爱,内心的美感怎么产生?一个对生命和自然没有美感的人,他未来不是赚钱机器,就是害人机器。原因很简单,他不热爱自然不热爱社会,就培养不出这样的心情,他也不可能对生命珍惜,他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就必然不珍惜别人的生命。
的确,他之后就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都是第一名,孩子的父母和老师,都认为他会成功。但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这个孩子已经得了“第一名综合征”。
谁超过他,就想把别人掐死。这期间,家长只关心他考第一名就好,而忽视了这个问题。再后来,这个孩子考上了哈佛大学,身边没有一个朋友。最后就有点精神失常,跳下楼自杀了。
所以,教育要培养孩子对生命的热爱、对社会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温度的人,进而才会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7.
新东方董仲蠡演讲《教育的意义》最近火遍朋友圈,他的一句话,我记忆犹新:
教育,不仅传授知识,更能提高个人修为,增加我们对生活的感受力,从而认知自己,并不断提高自己。
什么是生活的感受力?比如说,学生参加运动会,艺术节,社会实践活动,公益活动。这都是在增强学生对生活的认知和感受力。
就如他所说:
自古强大的民族都是重视教育的民族。以色列、德国以及日本的教育是全世界学习的典范。以色列小学就开设宗教学,德国的中学生哲学是必修课,我们去日本访问的时候,看到大学生在繁重的学业之后依然参与茶道培训、艺术鉴赏等活动。当时,我们同行的一位老师就问了那个特别经典的问题:“这有啥用啊?”那位老师说:“这些活动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修心,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自己。”
是的,修心,就是对生活的一种感知,对自己的更深层次的认识。是除了冷冰冰的学识之外,一个更有内涵的人。
一个能温暖自己的人。并且能温暖他人的人。
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教育者,我能感受到这个社会的浮躁。以及很多对老师些许偏颇的看法。
但我想借著名的教育家吴玉章老师之言,来表达一下我的心情:
我并无过人的特长,只是忠诚老实,不自欺欺人,想做一个“以身作则”来教育人的平常人。
是的,一个平常人,一个有温度的人,懂得施爱和感恩的人。
我是小米,就做自己。
原创不易,若想转发,请简信索要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