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鱼子先生
-01-
我一直爱爸爸,但是我知道,小时候,我一直不喜欢他。因为不喜欢,我不断否认他,也不断否认自己对爸爸的爱。在我心里,好爸爸,始终是在别人家里,在旁人口中,在我无限的期求里。
童年时,我对爸爸的印象是好吃懒做的爸爸,是眼高手低的爸爸,是不负责任的爸爸。他不解温情,不懂体贴,也没有做父亲的威严正派。我总是看到妈妈忙里忙外,而爸爸除了外出做些生意,回来就是游手好闲的样子。我们的生活琐事照料几乎是妈妈一个人承包了,爸爸不知道也不会照顾我们。我记不起来有被爸爸抱或者骑在爸爸肩上的经历。童年里,总有不完整的感觉,爸爸并未缺席,可父爱却似乎从未到位。
爸爸妈妈时常会争吵,我们不由自主地就被卷入他们的婚姻战争以及家庭的矛盾,我所看到的的是一片混乱与无序。他们为何争吵?又有什么样的矛盾?外界的声音告诉我,是爸爸不好。爸爸是众矢之的,连我们都不站在他那边。那时候,家庭矛盾严重了,妈妈会随着爸爸一起搬家,搬东搬西,居无定所。记忆里,我的幼儿园、一年级都不在一个地方上的,似乎也上了不止一次。我讨厌极了这样的不安定感,因为我总要去适应各种陌生的环境,在各种不安中寻找归属感。于是,我又会从心底里去痛批爸爸。我认为都是因为他,我才会过这样的生活。
-02-
随着我长大,成年,我却越来越察觉到爸爸并不如我童年所看到的那么不堪。我跳出自己内心里对他的恣意决断,开始注意这个身材发福的中年人。我开始抬起头来端详,转过身来凝视,并耐下心来与他交谈。我开始看到我真实的爸爸。在比他小几岁的妈妈跟前,爸爸已微显老态了。两鬓再怎么染也挡不住白发,身材即使发福也难再看出健壮,眼圈因为高血糖又大又黑。我接受不了,似乎他是一瞬间地衰老了许多。从前我印象里的那个一无是处的青壮年,如今却变得静默、老成持重。这是我爸爸吗?曾经的我对他有着那么多偏颇的评价,难道尽是我欲加之罪?
爸爸好吃懒做,但是二十多年来的家业以及我们的学业难道是妈妈一个人支撑起来的?那些少时对爸爸的误解,或是因为我把他所有的努力都当成了理所当然,而把他所有的错误缺点都看成了罪无可恕。爸爸眼高手低,但是他也一样是趟着泥泞,走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经历过生意务工,不断周折的困难,才得来今日的厚重与安定。爸爸不负责任,但是该给我们的生活费、学费一分未少,也从未迟到。我们衣食无忧,学业乐成。生活中,妈妈操持着大部分琐事,爸爸刀子口豆腐心,却也是关怀备至。去年,我失恋了。在爸妈那里呆了几天,爸爸还亲自下厨了。他担心我,央求我多在那里放松几天,说天天给我做饭。看着他在厨房里忙碌笨拙的身影,安慰我时,欲说还休的焦灼,大概父女连心吧,我几乎认为他能感同身受了。其实,爸爸一直都在,爸爸的爱,也一直都在。只是我曾不断拒绝与否认。
如今,我渐渐明白,爸爸是一个普通人,有着普通人的七情六欲。他会犯错,也会改正,他有缺点也有优点。他就是这样一个真实而不完美的父亲。我不该用舆论主流的父亲形象去苛求他,我该做的始终是拥抱他的真实。我已经过了非黑即白的年纪,也不再是道听途说的小孩,如何去看待爸爸,如何去分析过往岁月,我都该用自己的眼,用自己的心。爸爸没有能力一个人挑起婚姻的战争,爸爸也没有力量一个人引发家庭矛盾,所有的混乱与无序,都该由岁月中所有的人共同承担。我十分庆幸,在爸爸健在无虞的时候理解他背后曾有过无名苦衷,也允许他曾有过人之常情,并接受他所有的真实。
-03-
长大后重新看一看父亲,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在未成年时,我们很容易受别人影响。
常见影响有两类:第一,我们很容易卷入父母的婚姻战争中,甚至是家族的战争中,而被这场战争迷惑了双眼。第二,我们难免会受整个社会舆论的影响,会追求主流舆论所倡导的父亲形象,而不是去尊重父亲的真实存在。
关键在于,对你自己而言,父亲是谁,你与父亲有过什么样的真实往事。请用自己的眼去看待,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万勿错过真实父亲的一往情深。
马丁·布伯说:“你必须以你自己的方式去解释你生存的意义。”
荐书: 《为何爱会伤人》武志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