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课很精彩,可是我有点走神,因为今天是我们那期末阅卷的日子,下午四点左右,所有学科的统计结果应该都出来了,我在想我们班学生到底考了多少分。
是的,我做不到完全不在乎学习成绩,特别是校长说,如果我教的学科成绩不好,实在说不过去,他要支持我做什么,也不够有说服力。如果实在太差,也确实说明我的教学肯定是出了问题的。
以前很喜欢将创新课程,个性化教育挂在嘴上,创新教育是什么?个性化教育是什么?我真谈不上有多么深刻的理解,就是简单的理解为,孩子整天笑得跟傻子似的,不能提成绩,一提就俗了。
真不提吗?嘴上不提,心里就真的不去想吗?会想的。
为什么我会把一个自己不太了解的东西挂在嘴上呢?因为它们新啊,新就代表我不太懂,我周围的人也不太懂,说出去就有了某种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味道,就可以绕开成绩这个“沉重”的话题。我是搞个性化教育的,成绩算啥?压根入不了我的眼。
但其实,仅仅是因为我无法提高学困生的成绩,我感觉到我对学困生的教学是无效的,而个性化创新教育是一块闪光的布,遮住了我无能为力的尴尬,还能蹭点谈资。
为我曾经的浅薄默默汗颜三秒钟。
西江说,小学的知识点其实真的很少,也很简单,完全不用靠这样一堂课一堂课的熬。
这么简单的知识,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成绩还那么差呢?我们这些做老师的岂不是一点作用都没有发挥到?
很久很久以后,我才领悟到,很多时候,不仅没有起到作用,起的还是反作用。
孩子们因为对上课,对考试,最根本的是对老师的恐惧,而选择了紧紧地封闭自己。他们坚定不移地认定自己是差生,从内心深处抵触知识的渗入,因为一旦渗入不那么顺利,就会招致责骂和嘲笑。
当然确实有孩子不适合学校学习那一套,但是我们不能一开始就妄下结论说,这个孩子不适合学校教育。在我们下结论之前,我们先问问自己,你了解孩子吗?孩子恐惧吗?封闭自我吗?你切实有效地辅导过吗?你改进了你的教育教学方法吗?
那我是不是就推崇成绩,推崇应试教育呢?
完全不是的。
我是这样理解的,这个世界永远不可能是完美的,如果考试是一个并不完美而且我们必须面对的存在,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态度去面对它?我们是否也应该用解决问题的态度去面对考试这件事情?
这些问题我经常思考。
下课后,同事把成绩单传给了我。
三年级的小森、小妙和小政考得都不错。我很高兴。
我一开始教他们的时候,他们连续几次,考得都很差,因为我讲课速度太快,一节课内容太多,没有细分知识点,没有针对一个个小的知识点设计有效的习题,学一点巩固一点。
我为什么会那样教呢?
因为我是一个反应速度很快的人,能比较快的理解别人的意思,并立刻做出反馈,讲话很快,这些特质让我经常觉得别人也是这样的,所有孩子也是这样的。
换而言之,我是在和我的预设教学,我预设孩子和我这个大人的思维是一样的。
所以,这么简单的知识,我教了好几遍了,你们应该都懂了。我就是这么想的。
后来我的速度是怎么慢下来的呢?
首先是隐约发现我的教学和学生有点接不上,其次是做了小一年的学生行为记录,我渐渐发现了自己内心这些以前从未察觉过的预设,这些朦胧的感觉在我听了一堂课之后有了初步的顿悟。
什么课?青椒计划里陈静静老师讲的“学习共同体”,她的一个观点极大地触动了我,沉下心来,完整地观察孩子一节课的状态,他是如何学习的,他遇到了什么问题,他如何解决的?只是观察,不做任何干涉。
因为到了期末复习阶段,程度好一点的孩子基本上稍加提示就差不多了,我就让这些孩子去我那拿书看了,所以有了充裕的时间针对这三个孩子。
有一个孩子什么状态呢?
基本上属于这学期啥也没学会,不会读,相似的单词、句子混淆得一塌糊涂。光是鹦鹉学舌嘴上溜两句。平时考试那三四十分,有一些还是碰运气。
怎么办?
列出知识清单,每天一点点的教,每节课就一点知识点。
教她的时候,孩子什么状态呢?
无比地磨蹭,但是我是琢磨出来了,她就是要磨光你的耐心,让你在教她之前就不耐烦地走开,大不了走之前被老师责骂两句。
不然接下来会是什么情况呢?两个小时,学又学不会,还不间断被老师失望地大骂几句,搞不好还会被失控的老师打一顿。因为她知道自己的学习底子什么样。
我突然明白了她那点小心思。
让孩子放松下来,先学一点点,不要学太久。
我不停地对自己说。
学了半个小时,学了两个句子,学完立刻让她休息。
有一点神采开始出现在她脸上。
“老师,我可以去借书看吗?”她问我。
“当然可以。”我说。
就这样,复习了一个月,把这个学期的知识又学了一遍。期末她考了78分,有史以来最高分,我很高兴。
三年级有三个孩子都是这种情况,在最后这个月扶起来的。
这说明什么?我这半年的教学对这三个孩子来说,有效性不强。
但是小明和小泽仍然是我教学的黑洞,我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
因为他们读三年级的时候,我突然被派到这里来教他们英语,我自己完全懵圈,糊里糊涂这样过去了。
到了第二学期,隐约有了一点眉目,到了现在,才又有了一点体会。
而小明和小泽,尤其是小泽,确实不如辅导前几个孩子那么用心,因为他们的学业覆盖的冰霜更厚,而我有了畏难心理。
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孩子们对我最起码是比较能听得进去的。而这一个月的变化也说明对孩子的关注有多重要。
村小其他的老师就真的不想教好孩子吗?我觉得不是的,而是确实他们也不清楚怎样才能教好孩子。
应该怎么做?
人是动态的,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会慢慢好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