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岚泪轩儿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柳青
选择是个永恒的话题,以至到最后,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
路遥笔下的《人生》亦是如此,主人公高加林从城市回到农村,又从农村回到城市,而在故事的结尾,他又背起了行囊回到生他养他黄土地。高加林一波三折的人生充满了各种选择,而每一次选择又像是陷阱一样,诱惑着他。
《人生》发表于1982年,是路遥的成名作,后被改编为同名电影,轰动全国。该篇小说经过了时间的检验,时至今日,依然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拜读,给读者以人生的启迪。
小说以改革时期陕北黄土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代背景,通过细腻的文字描写立体地刻画出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在面对人生选择的内心矛盾,他在农村与城市之间挣扎,在前途和爱情之间徘徊,一波三折的一生。
高加林高中毕业没能考上大学,他选择成为了一名民办教师,他满怀希望,想着几年以后,通过考试,或者他会转为正式的国家教师。
然而,他的希望却破灭了,民办教师的职位被高明楼的儿子三星顶替,高加林从一个人人羡慕的民办教师一夜之间成为了个农民。
高加林痛恨这种走后门的关系,一心想写状子揭发高明楼走后门的歪风,然而,当他自己有机会可以靠走后门的关系某到好职位时,他却选择默认这种社会现状,刚开始有些惴惴不安,但很快就说服了自己,毕竟“查出来的是少数!”
当自己走后门参加工作被揭发后,他短暂的痛苦后,很自然地接受了这个结局,因为他知道,“即使今天不发生,明天也有可能发生”,只是自己有意去回避这个问题。
高加林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热血青年,可当他面对理想和现实生活时,有诸多的因素影响着他的人生选择。
走“后门”的不正之风,不知道迫害了多少像高加林一样没有关系、没有后门可走的普通农民子弟,而高加林脱离现实的追求,也让马占胜有了可乘之机。
当下青年人,在梦想和现实中,哪怕你的追求是正当的,也不能通过歪门邪道去实现,因为,一旦摔跤,会给人造成极大的痛苦,,甚至能毁人一辈子。
“人活低了,就要按低的来”,即便是孩子受了委屈,在那个年代,高加林父母也不敢为孩子撑腰,只是希望孩子面对现实,在他们眼里,安安分分做农民也没什么不好的。
高加林父母代表着当时思想觉悟落后的广大农民群众,他们胆小怕事,只想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与人为敌,委屈了也只能吃哑巴亏。
而高加林上过学,接受过知识文化的熏陶,高中毕业在村子里边也算是高学历,他爱憎分明,与父辈的文化冲突越来越明显。
高加林成为一个农民后,努力让自己安于现状,却又一次又一次的挑战村民的认知,教刘巧珍刷牙,朝井水里撒漂白粉。在科学与愚昧的冲突下,高加林渴望城市的生活,他希望可以逃离高家村。
农村的所有的这一切都使得他感到沉重和痛苦,他心底呐喊着“现代文明的风啊,你什么时候才能吹到这落后闭塞的地方?”
他喜欢独自一个人站在村头古庙前那棵老椿树下面,望着星光下朦胧的、连绵不断的大山,想着在那遥远的地方。
当他再次成为一个城里干部,到县城县委做了一名通讯干事时,他看到了希望。他吃苦耐劳,积极向上,不愿辜负命运的眷顾,他吃过苦,知道成为一个农民会面临什么,他比城里人更勤奋,更想把自己活成个城里人。
他聪明,能干,还满腔热血,很快在县城里成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在高加林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他热爱生活,自信能干,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能融入时代的潮流,同时他又有勤劳、朴实的传统美德。
他不像他的父亲那样忍气吞声、安守本分,而是有着更高的精神追求。
在高加林命运起伏时,他遇到了刘巧珍和黄亚萍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女子。
民办教师被顶替回到农村时的他,处于人生的低谷,看不到任何希望,这时,刘巧珍主动向他告白,吐露真心,给他枯燥的生活带来了希望和期待。
再次进城成为通讯干事的他,处于人生的高峰,他满眼都是希望,是众人眼里的骄子,这时,曾经的高中同学黄亚萍勇敢追爱,表白了爱慕之心,同是文化人的他们有更多的精神上的共鸣。
爱情是奢侈品,不能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高加林必须对自己的爱情做出选择。
刘巧珍是典型的农村妇女形象,人美心善,多情温柔,吃苦能干,每个月赚的公分比做生意的爸爸都多,如此能干的女孩子在乡村里有不少爱慕的男子,可是选择刘巧珍,高加林这辈子就要栓在黄土地上,他不甘心。
黄亚萍是高干的女儿,老来得子的父母把她捧在手心,曾经她是如此的高高在上,无法攀登,而现在的高加林同为城里的干部,他们终于可以“门当户对”了。选择黄亚萍他就可以南京发展,就可以爱情和前途双丰收,并且他们能有共同的语言。
在刘巧珍和黄亚萍之间,高加林选择了黄亚萍,选择了事业和不一样的人生,而这看似重要的转折点,却和他开了个玩笑。
高加林权衡利弊后,选择了和黄亚萍远走高飞,选择了和刘巧珍和黄土地告别,选择了大城市的诱惑,然而,这貌似生活和他开了个玩笑,又或者是他和生活开了个玩笑。
高加林没能如愿,因为他走“后门”得来的工作被张克南妈妈告发了,他从一个公家人又要回到生他养他的黄土地去,而此时,那个深爱他的女子已为人妇,没有人会在那大马河湾的分路口等他,他形单影只,默默收拾行囊回到那片被他抛弃却从未抛弃他的黄土地,他失去了自己的爱情和人生。
高加林人生道路的起起伏伏,其实也是大多数农家子弟人生道路侧面的真实写照。
柳青说:“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只要我们活着,选择就无处不在,小到衣食住行,大到人生抉择,简单的两个字,重量却足以让人一辈子无法反抗。
正是高加林的一波三折的人生变化,读过《人生》,走进高加林,相信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读出自己的感动和领悟。
路遥在《人生》留着伏笔,小说的最后一章特别注明“并非结局”,如果《人生》有续集,我们心中的高加林又会有怎样的人生呢?
后记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选择;追究苹果的落地的根源,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的选择;在土地上搞科研,解决了世界的温饱问题,是袁隆平的选择。
如果说人生是一次不断选择的旅程,那么当我们历经风雨,最终留下的,就是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经历的对对错错,全需自己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