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减招,将名额让给中西部的考生,究竟是对谁而言的公平?
江苏的一本录取率仅仅只有9.38%,全国排名21,而这次减招外调的名额很多都是调入一些高考率取率高的省份。这无疑是在原本就苦不堪言的江苏考生的伤口又撒了一把盐。
北京、上海等地的试题难易程度偏低,一本的录取率超过20%,而拥有这些大城市户籍的考生在选择名校时,门槛比外省的考生要低很多。江苏的一个二本线就够得上北京、上海等高校的一本线了。却不曾听说,这么多年,针对这一“不公平”现象,出台相应的一些政策。
“完全没心思学了,书也不想看。本来老师说,我好好读书,还可以去本科。现在,肯定只有读专科的命了。”这是一名江苏考生无奈道出的心声。而有着这样心情的,远不止他一个。
临高考还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江苏的考生和往年一样已经进入了“炼狱模式”,然而,随着一则“江苏高考减招38000个招生计划援助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新鲜出炉,让不少大半个身子已经跨进本科线的江苏考生,心顿时凉了半截,分分钟丧失了继续学下去的动力。
就算把名额给了中西部的学生,他们毕业后也未必回去建设家乡。
上周六,数以千计的江苏家长,集体在教育厅门前抗议。一位高三的家长更是表示:“让出名额也可以,让那些西部过来的学生签好协议,毕业后必须回家乡建设几年,你看,他们还愿意么?”
“让名额”真的是支援中西部教育的最好方式么?不少偏远地区的考生,削尖了脑袋想往大城市考,只是为了能远离自己的故土,最后能在大城市生根。而“减招”的政策一出,无疑是很多抱着这样想法学生的福音。
反观媒体上经常报道的,“西部最美支教老师”、“西部最可爱的人”,都是从大城市里享受了良好的教育,想要去反馈社会的“大城之人”。
教育资源需要平衡的,从来都不是名额。
中国教育资源相对比较集中,一线城市除了经济实力不容小觑之外,同时也占据着优势的教育资源,仅北京一市,就有211工程大学26家,而附近的河北市仅有一家211建设大学,竟然还在天津市,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每个省份有一家211大学,而这些大学并没有享受到和北京、上海等地优秀的资源。
不同省份的高考试卷不一样,也造成升学的几率不一样,曾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北京市一所建筑工程的工人碰到了工程的质量总监,发现两人是同一年参加的高考,区别是,工人在西部地区参加高考,落榜,只能打工。总监在北京参加高考,考上了重点大学,出来以后进入国企就业。重要的是,总监高考分数低于工人的分数。
每个学生的高考分数都是自己辛苦学出来的,在这个层面上,全国的学生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唯一不同的地方或许只是他们享受到的教育资源更好更多,欠发达地区教育资少得可怜。这是国家应该扶持教育的重点,而非平衡名额。
对中西部而言,这些名额真的是他们的“救命稻草”么?问题在于,就算让出了这么多的名额,中西部的这些孩子教育水平本来就不高,哪怕名校向他们敞开了大门,他们也未必跟得上,反而,只会他们中更多的人在大城之中,迷失自我,浑浑噩噩。
对中西部学生而言,最需要的,从来都不是那些名额,而是良好的师资,和大城之人一样的“基础教育”。不乏经常有那么一群举着支援中西部教育的旗帜,而选择用一些空闲时间去支教的爱心人士,然而,往往都是抱着一种体验的心态,短短几周,就回去了。对那些中西部的学生而言,断断续续,不断有过客经过,不过是打乱了他们的生活学习节奏,而真正学到的不过寥寥。
真正的公平,从来都不是“拆了东墙补西墙”。支援一个地区的教育,也远不该以让名额的形式,牺牲了一方的利益,去接济另一方。
因地制宜,真正从源头上提供帮助,这才是很多学子真正愿意看到的。
|申明:本文为公众号“大了学那点事”原创作品,作者温如言,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大了学那点事】微信号:daxueneiw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