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掩埋----------读《红楼梦》有感
会计学院—审计2002—刁学娟—红楼梦
红楼上下两册,一百章回,一千一百三十七千字,初时读它,觉得它是一本言情小说,讲的是有缘无份、爱而不得、有情人终难眷属的故事;再读它时,觉得它是一本家族兴衰史,讲的是封建家族的腐朽没落、奢侈淫荡;再品它时,觉得它是一部人生之书,讲的是人生虚无、缘分轮转、世俗反抗······
蒋勋有言,《红楼梦》这本书不过是一直在做这样一件事:把他一生所有记忆里有情缘的人做最后一次的掩埋。听到这样的说法,也让我联系到了此书中的开篇所唱“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好了歌》、《满床笏》······又何尝不是呢?大富大贵、爱恨嗔痴最后都只是黄粱一梦,落得到一个“空”字。
读完全书,很多周围的朋友会觉得林黛玉小家子气、爱吃醋、有些作,其实设身处地,林黛玉进入贾府时也不过是一个十二多岁的女孩子,年龄小,母亲早逝,有一点害怕,也有一点孤单,会多一些敏感,多一些惆怅,而宝玉可以说是林黛玉在贾府的唯一心灵的依靠,她只有宝哥哥,她和他青梅竹马,她信赖他,因此自己受了什么委屈会朝着宝哥哥使小性子,而有时也只能一个人闷头哭泣,这其实才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真实的模样。相反,是我们忘记了小孩的真实状态,小孩的天性,像薛宝钗这样其实有些少年老成的味道,而宝玉、黛玉、湘云这种,才是孩子的模样,没有压力,没有世家文化的家庭中的重担,没有所谓的道统。正如蒋勋所说的那样,曹雪芹既让我们看到了儒家中人伦道德的重担,也让我们看到了道家中逍遥自在的解放。书中有一个情节,史湘云劝说宝玉关注仕途经济,遭遇宝玉谴责,他看不起这些什么做官和道德文章,最不喜欢现世里攀缘附会的人,这也正是他喜欢黛玉的地方,她与其他姐妹们不同,她只会在自我世界里做真正的林黛玉,爱恨分明、敢于反抗。也是如此,林黛玉最终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勇气,选择死在这里,而宝钗却选择走入红尘凡世。
读了全书,以当下眼光去看整本书中的所有男性人物会觉得这些人都很渣,确实,但是将自己代入书中的时代,会觉得贾琏还是一个较为不错的男人,起码他身上体现出一个非常稀罕的品质,甚至在当代也有很多男性都不会具有,即为:尊重女性。话一说出,定然有很多人出言反驳,但若你仔细想想,贾琏和其父亲贾赦相比呢,俩人同样好色,但一个只会强取豪夺,一个却懂得怜香惜玉、两情相悦,他这一生情史颇为丰富,情人众多:王熙凤、多姑娘、鲍二媳妇、尤二姐、秋桐、平儿(勉强算上),这贾琏也是个风流人物、浪荡公子,但似乎这每一段情史里面多多少少都含有着贾琏的这廉价的真情实意(其实古时候男子的真心大多廉价而无用)。对王熙凤,他和她是势均力敌,还记得有一个情节是贾琏接回为父亲送终的黛玉,在荣国府门口和王熙凤嬉笑斗嘴的名场面,贾琏摆出一副讨好谄媚的姿态,惹得王熙凤十分欢喜;对多姑娘,两人云雨过后,结发且发下山盟海誓,你说这究竟是男人被情欲冲昏,还是真爱呢,都很难说,但可见贾琏是个多情的人;对尤二姐,贾琏更是真情实意了,两人一见钟情,他甚至为尤二姐购下豪宅,他也不嫌其有过众人鄙夷的风流史,与他过上了一段恩爱的生活,尽管十分短暂。在其死后,他也是痛哭流涕,即使没钱也要卑微求助凤姐为尤二姐风光下葬······可见,贾琏虽然很花心但其实他对女人都是有起码的尊重的,这也是他为人有底线的一个体现。贾琏是一个血肉丰满有优点也有缺点的一个公子哥儿,他不务正业、淫荡好色,但是他也公正善良,对于为几把古扇抄了石呆子家的贾雨村不屑一顾而被父亲责罚,可见其有自己的良知。
再说说刘姥姥,这是我整个书中最喜欢的一个角色,她三次进入荣国府,一次是为了乞求施舍,一次是为了送菜感恩,还有一次是救回巧姐,还有刘姥姥装傻充愣只换众人一乐的举动等等,曹先生将刘姥姥塑造的十分接地气,看了叫人很难不爱。在社会当中,贫贱富贵的对比常常会让人觉得恼怒与羞愧。可是很多时候并不是别人在侮辱我们,而是我们自以为比不上别人,觉得自卑。刘姥姥是豁达的,她知道一切都是为了让老太太开心,一下子就把问题给解决了,这也是刘姥姥的智慧,她知道该怎么跟人相处。可见智慧和知识是两回事,智慧是一门没有学分的课,是人生的历练和通达。在对人的担待与了解上面,刘姥姥也许超过了所有贾家的人。 ----蒋勋
刘姥姥不愧是历经过世事的人,十分懂得人情世故、察言观色、知恩图报。
最后的最后,红楼这本书真的常读不腻,无论是书中的封建家族文化、官场面相、美食文化等等一系列东西都彰显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中每一个人物的刻画都细腻真实,让我们看到了世家大族里不同层次、不同身份的人物的生活群像,感悟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