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的我一段时间有过严重的婚姻恐惧情结,静下心来渐渐发现是因为周边的已婚人士给我注入的思想就是结婚了就忙,以致于失去了自己的自由和爱好,直到我的朋友圈出现了一位优秀的妈妈,我看见她每天坚持读书育人,乐在其中,还不忘挤出时间花费在自己的爱好上,再到后来,我发现越来越多的母亲虽然要每天带小孩却挤出时间写自己热爱的东西,记得一位母亲还说,他要感谢她的孩子,是因为孩子让她变得更自律,更有耐心,让她变得更好,她坚信付出和收获是会成正比的,虽然很忙碌辛苦到她很享受满意现在的生活。
蓦然发觉自己之前在婚姻观上中毒比较深,回过头来想想事深受一位老年跑者灌输的思想。当我向他取人生经时,他会告诉我一些人生的哲理,他为人乐观积极,这是我很欣赏他的地方,直到有一天我向他探讨婚姻的时候,他说的话让我记忆犹新甚至有些后怕,”结了婚你至少要牺牲20年在这上面,你就好好准备好这20年吧!”他这样一说,我很疑惑,难道结婚了就等于要把20年的光阴卖掉?我反问你说的牺牲具体是指哪一方面?”自由,时间,爱好,心思,身体都不是你自己的!”他说的振振有词,仿佛一个从天而降的宣判者,带着一点对婚姻的愤世嫉俗感。听完我像个傻子一样的顿在那里,一股消极茫然感蔓延到心头……
我不知道同龄的女孩们会不会和我一样有同样的对婚姻的恐惧,反正之前我一直有,并且这种恐惧会甚至会给你的多方面带来很多影响,比如择偶标准,比如思考问题的宽度,甚至会影响到你的言语以致于在别人看来有点不可思议。一言一行浸透了我的思想,表现出来回头看让自己有点莫名的陌生感、又像被什么东西束缚了一样让人发慌……
掐指一算,其实带小孩也就是几年的时间不会走路吃饭,算是会比较辛苦,但之后小孩长大自己会走路吃饭,这时他需要的只是一个引导者,作为一个引导者就像教师一样,依旧可以收获教书育人的快乐。同样是过来人,那个老年跑者和那位优秀的母亲反应的确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这让我想起李笑来曾经讲的一个关于在外辛苦漂泊的归来者两者经历相似说出来却是两种天差地别的感受。一个把苦难当成乐趣并从中体会到人生的快乐,一个埋怨苦难抱怨人生的不公。我想人与人的差别大概就在此处吧……
发觉到昔日对婚姻的恐惧一直深埋在心头,像中毒至深的老蛆随时都有可能死去发臭,这一切都源于我内心不够强大以致于妥协到自己都无法察觉。
写到这里,年老跑者的那句话一直回荡在我耳边,像是宿命论般的劝告要我随时做好牺牲的准备,等我平静下来,我甚至会发觉当初的自己有点好笑,回到那刻的自己,我想我的内心会毫不犹豫的反驳道:真正的人生评判师从来只是我们自己,你的喜怒哀乐,你的得失只能由自己权衡,我们没有资格过多评判别人的人生,更没有必要让我们的人生任由别人下定义!
也许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看的多了,想的多了,经历的也多了,便只是一种转变的过程。就像王潇曾经说过的那句话:人只有见识过若干种活法,对自己能拥有的活法才具备了想象力。被动牺牲是一种活法,自动牺牲又是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活法,但我们一定不能丧失的是那一份对活法的想象力,只有具备想象,才有可能充满热情和勇气将之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