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刻意训练营第二周。我差点就中途放弃了。
当时觉得这种反复读演讲稿的练习方式没什么意义,也不知道最后要干什么,很花时间,也有点抵触。想想放假了,大家都在家里打游戏、看电影,我还要读英语、背单词、读文章、写东西,有点犹豫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好好放松一下。
最近在玩《荒野行动》,也就是中国版的《绝地求生》。在玩这个游戏的过程中,除了做好配合和团队协作之外,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苟”到最后。其实这跟现实生活非常相似,很多时候,我们会面临资源不足、目标太远、遭遇对手、路途艰险……各种问题,稍一懈怠,放弃了,就出局了。有时候,如果我们勇敢地面对困难和对手,保持耐心坚守阵地不放弃,就能甩掉大多数人。
就像我现在还留在刻意练习训练营,回头想想,之前遇到的困难也不算什么。当别人都在放松的时候,做点有意义的事,就更能让我们的时间有价值,让我们自己有成长、有进步。每天读几遍英文演讲稿,也不是任务量特别大的事情。虽然不知道下周会给我们布置什么任务,也不知道下周的任务能不能继续完成、继续推进,但想那么多干嘛呢?就像那句话说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亲身实践刻意练习,我还领悟到其他的一些要点。
比如整体的练习模式,可以采用“练习+展示+总结”这样几个步骤。在明确了如何通过练习提高自身水平之后,在前期花60%-70%的时间专门练习,反复练习,从新手菜鸟到一个比较熟练的程度。然后把自己练习的成果展示出来,可以展示给自己的好朋友,或者自己的社交圈,这样可以让自己感受到“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最后,在进入下一个练习阶段之前,做好反思和总结,记录自己的感想,相当于“一步一个脚印”。便于改正错误、形成经验,也是一种激励自己的手段。
这种节奏其实很重要。我之前在学软件的时候,尝试过“练习+展示”的模式,但只练习了一小段就拿去展示了,展示完没什么太大的反馈,自己也没有获得很高的成就感,反而觉得练习完总是要展示出来也挺麻烦的,后来就放弃了。现在想想,正确的节奏应该是以周为单位或者以月为单位,踏踏实实练习四五天,做一次展示和总结,再继续踏踏实实练习。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也很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找到和自己一起练习和进步的同伴,会更容易走得更远。因为看到别人也在做类似的事情,会让我们少一些迷茫和犹豫——犹豫自己正在做的这件事值不值得,犹豫自己要不要继续做下去。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自己吓自己”,都是被自己各种各样的想法打败了,并不是被这件事的困难和繁琐打败了。如果真的一股脑去做,别想那么多,或许反而可以取得更大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