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其实就是在猜别人
你认为别人是怎么想的,比你是怎么想的,更重要。股票市场就是个选美博弈。你会把钱用来买那个你觉得最好的股票吗?不,因为你想盈利,所以,你应该把钱用来买那个你认为,别人觉得最好的股票。那么,你认为别人喜欢什么呢?这就要学些心理学。此前讲过的种种人在真实环境下的错误认知和错误决策就是上好的工具了。通过这个例子,我想让你明白的道理是,金融投资选什么资产,并不取决于你认为资产的价值如何,而是取决于你认为大家觉得这个资产的价值如何。这就涉及到金融游戏的思考立场,这个立场不是个人偏好,而是市场上大多数人的立场。
当你觉得大多数人都觉得它会上涨时,你就应该买入
现实中的这种决策方式不能算是理性的,因为理性人只根据资产的价值来决策;但是,这种决策也不是非理性的,因为这样确实可以获得盈利。我就把这种决策方式的人称为“聪明投资者”,既区别于理性人,也区别于非理性的人。
索罗斯的投资方式就非常类似于“聪明投资者”,在价格已经超过价值时,只要预期大众心理会进一步推高价格,则会进一步追买。而巴菲特的投资方式更类似于理性投资者,他能够在股价还没达到价值位时,先人一步看到未来投资价值而先行布局,但会在股价到达价值区间前退出,也就是平常所说的价值投资。
中国的股票市场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体,相对于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发达市场,更加不理性,价格超过价值的情况更为常见。
再举一个更简单的例子,很多研究房地产的专家通过自己的理性分析认为房价虚高,一直没买,但是眼看着房价越来越高,再也买不起。这也就是各行各业的专家总是被称为“砖家”备受质疑的原因。
专家还是砖家
行为金融学共有三个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其中两个理论就在这个模块。前景理论告诉我们,所有的决策取决于参考点。对于投资的启发意义就是,人容易“往回看”,即总是与参考点比较。比较后就会感觉出赢利和亏损,在赢利和亏损时,人对风险的态度又不同,这就造成投资决策非理性。心理账户理论与之前一讲的狭隘框架理论密切相关,它本质上也是因为人的视野狭隘而造成的。
这一讲我们讲的是投资立场,告诉你站在他人的立场决策的重要性,这一点对于中国的金融市场投资至关重要,因为价格泡沫是常态,学会怎样与资产泡沫共处是一种重要技能。
第一层,独立思考,探寻事物的本质和真相,运用各种工具和信息,尤其是要去找行业最顶尖的人,那个1%的人怎么看?
第二层,打开耳朵,接受信息,了解普罗大众的看法,有多少大叔在all in一把梭,有多少大妈在路上?姿态不重要,品味更无关,群体才是潮流,潮流就是力量,识时务者为俊杰也。
第三层,决策,有自己独立观点,借鉴专家的深度,听大多数人的声音,最终拍板,只能借势,可以旁观,绝不可以逆潮而行。
“你怎么看市场,其实并不重要;你觉得其他人怎么看的,这才重要。”
每次泡沫来时,总是存在两种人:一种人不停地指出泡沫会很快破灭,另一种人欣然在泡沫中游泳。前一种人越来越聪明,后一种人越来越有钱。当聪明人想变成有钱人时,泡沫就破裂了。
选美博弈告诉我们,投资的获益,很大程度上来自你和别人的认知偏差。股票市场九赔一赚,你还能成为人生赢家,那就是你算准了别人的心理预期。在学生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在农民选择经济作物的时候,在毕业生选择就业方向的时候,都会遇到同样的情况。这时一定要克服自身的偏好,多想想别人可能会怎么想。
如果别人的想法还处于萌芽状态,顺势而为或许能获得一轮红利;如果别人的想法早已沸沸扬扬,等待新的时机,或者反其道而行之,都是可以选择的策略。
看不准就不要盲目行动,等待本身就是很重要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