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徒”是曹兆海老师的学生对自己的称呼,既是一种身份的认同,更是对老师的感恩与怀念。
“霸气”的曹老师
曹老师在我们小城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带的班级连续十年名列全市第一,高考升学率多年达到90%以上的奇迹,有一年竟然达到了98%以上。这可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年代,尤其是在基础教育相对落后的西部。
曹老师是我们文科班的班主任。
我们那年高三只有一个文科班。班里有多少学生,我们始终没有搞清楚。因为曹老师所带班级令人惊叹的高考升学率,他身后有强大的家长粉丝团。我们城市的很多家长想方设法把孩子送进曹老师的班级,所以随时会有插班生进来。教室中间的过道也摆上了桌凳,我们都是小心翼翼地侧身进出教室,绕是如此,碰落同学的课本、文具,也是常事。而地上,经常会有积水,曹老师常说南方孩子为什么聪明,是因为潮湿,我们呀也要创造小环境。所以,碰落书本往往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不过大家也不以为意,反正是做不完的卷子,少一套就少一套吧。
记忆中曹老师很“霸气”。学生在课堂上睡着了,如果有老师反映到曹老师那里,他肯定会巧描淡写地说“前一天晚上熬夜了,太累了,睡就睡会吧”;我们不参加学校的运动会、歌咏比赛等活动,曹老师总有“借口”,什么得准备考试啊,五音不全啊,但私下里他会轰我们出教室,他的口头禅是“快快快,去操场跑两圈,透透气,回来再学”;如果发现有同学在操场游荡,他则会边念叨“时间!时间!”边往教室撵。在学生和学习的事情上,只要是曹老师说的,学校基本上照准,大概就是有实力就有发言权吧。
曹老师的“绝活”
曹老师教我们地理和历史。徒手画地图是曹老师的一个“绝活”。曹老师左手拎板擦,右手拿粉笔,边讲边画,不到一分钟,一副中国或者世界地图就画好了,上面精确地标注出了河流山川和重要城市。刚开始看曹老师画地图,我们目瞪口呆。可惜,当时没有拍下来图片。我现在只在网上找到了一张像素很渣的图片。
很快,我们也能画了。当然,跟曹老师画的比起来,就逊色很多。大一历史课,老师讲京杭大运河时随机点名让同学上讲台画运河起止图和运河沿线重要城市,刚巧点到了我。我上台几笔画完后,并精确地标注出了城市名,然后拍拍手上粉笔灰,轻松下了讲台。自然是迎来了一片惊叹声。两年前,我给女儿展示如何画中国地图,虽大不如以前,但也成功收获了一枚小粉丝。
曹老师的另一个“绝活”是知识渊博,真可谓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我们一直好奇他大脑中到底装了多少知识。曹老师上课基本上是不翻书的,地理历史串在一起讲,上下纵横五千年,一堂课下来板书往往会写满好几黑板。下课铃响了,讲的意犹未尽,听的正在兴头,拖堂自然就成为常事了。直到下节课的老师小心翼翼地探进头来,曹老师才匆忙收拾好课本,带着满身的粉笔灰快步走出教室。
曹老师的第三个“绝活”是高超的侦查能力。在我们班,同学们几乎是清一色的短发。女同学的头发有时比男孩子的还短,所以从后面根本分辨不出是男孩还是女孩。高三的一年,我们都自觉地抹去了性别意识,埋头苦读。同学们都知道,能在大名鼎鼎的曹老师班里,只要你足够努力,肯定有大好的前程等着。偶尔的异动,都会被曹老师扑灭在萌芽状态。所以就有了同学们回忆中的曹老师在电影院门口的蹲守,晚自习在教室外的暗访,以及对班里出现的早恋苗头的及时制止等事情。当然,我们中的绝大多数对此是一无所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