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和周老师通话后,让我对开启“心理咨询技能”成长的旅程有了新的认识。
周留山老师是我偶然(6月11号)在济南东方大厦大厅遇到的,偶然的交流却让我非常惊异。周老师在自己做“唤醒源动力”的主题研发(训练),我想这一定是源于见过了很多人,也见过了很多次失败的心理辅导所致,周老师的内心深处一定是怀着慈悲之心的。
而我想参与“唤醒源动力”课题研发,是因为我一直在做的事(教育咨询),困惑于缺乏起码的理论底子。就像周老师说的“本能”,“本能”是思维模式,“本能”是方法的“加工厂”。没有“目标”的学习就不知道啥该学啥不该学,没有“目标”的学习过程效率太低。新“本能”是依据理论系统实践而来的。“本能”没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支撑,会很快失去土壤,从而枯竭。
周老师说,“成长”工程开始前首先要有个坚定的成长目标。我的目标是什么呢?我想成立一个工作室(叫麦苗工作室),主要从事心理咨询、教育咨询方面的工作,也会当成一个咨询师的成长平台。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成长过程,“三年”成长如果能够让我具备匹配的“能力”,那也不算太长。
但这其中,最让我担心的是我自己的自律问题。希望在周老师的带领下,我可以对这件事善始善终,一直走在成长的路上。
记录四件事:
1、四个目标:
(1)《心理咨询师》教材(三级四本)未来三年内读20遍;
(2)每天读《心理咨询师》教材至少三分钟;(3)每三个月内化一个概念;
(4)每周一篇成长“心得”发进群里
2、两个拒绝
读《心理咨询师》教材的三年内,(1)拒绝读《心理咨询师》教材以外的任何心理书相关的书;(2)拒绝参加除周老师团队外的任何相关活动。
3、两个建议:读《唐诗》,读《论语》
交流落脚点:我做过什么,我即将做什么,什么时间开始做,我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