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说到庐山,苏轼的《题西林壁》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同样著名。但两者的艺术风格却大不相同。李白诗代表了唐诗风貌,描写的是香炉峰瀑布全景,直观形象、气势磅礴。正如我所见到的三叠泉瀑布,一泻千里、酣畅淋漓。而苏轼诗则代表了古诗的另一种境界,即宋诗的哲理内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再的被人提起,来证明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道理。
就诗而言,两种风格无分优劣。但就庐山而言,我个人更喜欢苏轼的《题西林壁》。因为庐山并不是一个十分壮丽奇美的地方,论风景地貌它不如“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望岳”的黄山。但是庐山有它的美妙,它的闲适让我有种“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感觉。这样的悠闲比较适合我,其实舒缓的生活和诗歌一样,也是一种风格的艺术。
我们在山上入住的是庐山教育宾馆。这家宾馆的居住环境实在不敢恭维,没想到旅行社让我们住的是这样的地方,不知道被他们赚去了多少住宿费。空调不能用,床单没人换,一次性的拖鞋也没有,特别是晚上摆弄那个充斥着雪花和杂音的电视机更让人无语。整个宾馆唯一的特色,大概也是庐山上大多数宾馆共同有的特色——电热毯。早一个月时,听说庐山上睡觉要开电热毯,当时我还放声大笑。结果轮到自己的时候就知道此言非虚。
教育宾馆在庐山著名的一条街牯岭街之上。顺着宾馆后面的石阶往下,是一所英国教堂学校。几十年的老房子爬满了青藤,几个小学生背着书包在石阶嘻嘻哈哈的跑,古老和年轻的搭配也可以这样协调的。在路边的凳子下面我们发现了一只白猫。这里的猫也很悠闲,悠闲得在晚上不断的吵吵叫叫。
还没有来庐山时,就听说了牯岭街,听说那上面都是欧式建筑的小洋房。以前我对这些是没有兴趣的,不过年龄渐长,对人文景观的兴趣也变深。生命有限,不能穷尽自然奥妙,但是起码可以洞察寻常巷陌的传奇故事。走在牯岭街上,发现的确是名不虚传,环境清净优雅很适合度假。原来以为既然是一条街,一定是南北走向或者东西贯通,直来直去。其实不然,这里四通八达,看上去人少安静实际上各种吃穿住行的商铺应有尽有。什么韩国烧烤、新疆羊肉,还有一个庐山特色大饼(搞不懂大饼还能有什么特色的地方)。
路过庐山邮局,我们进去转了一圈。邮局的两位大婶极力向我们推荐那些价格不菲的纪念品。我看中了一套明信片,是老版的庐山风景专业摄影照片。于是那位大婶向我推介说这是一套集限版明信片。(所谓集限版明信片就是指正面画面和背面的邮票图案是完全一样)在别处买不到这样的明信片了,只有庐山才有,懂行的人都会选这套。坦白说,我不太懂这个。但是相比那套新版超级清晰数码画面的明信片而言,老版的显然更有艺术价值。最后的结果我花了几十块去买这些纪念品,买得很开心。因为我也成了一个“懂行”的人。
日影西移,逛着逛着就到黄昏了。这个时候的牯岭街更有生活气息。路上行人一眼就能看出谁是游客谁是居民。这里的居民生活很自在逍遥,他们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就在路边的石桌上铺开牌局开战了。看架势,他们早已是多年亲密无间的老搭档了。同伴说,我去看一下他们打的麻将和我们的有什么不同。于是她去了,看了两眼后说,没有幺鸡。果乃目光犀利,有赌神之遗风!
虽然已近傍晚,阳光还是很热辣。可见夕阳无限好的最终并不一定走向寂寥黄昏。在耀眼的阳光之下,层层远山更青翠,山顶白塔依稀可见,山谷坦荡伸及四方。山间人家养的白鸽在青山绿树中自在翱翔,停在街边石栏杆上。它们很聪明,专门向手里拿吃食的游客靠近,等待他们的投食。吃到东西后它们就会很大方的站立不动,随人拍照。如果你没有准备给它们吃的东西,它们会很不留情面的转过去,胖胖的身体马上就飞走了。最终停在人家的白屋红瓦上,一副得意得不行的样子,还在咕咕的大声叫。
吃完饭,走下牯岭街向著名的美庐别墅进发。沿途的风景和街面上就完全两样了,又恢复山间清净本色了。走这一路进一步发现庐山上的瀑布实在太多了,随处可见树林里流出低矮的小瀑布和淙淙溪流,水清如镜。可惜是水至清而无鱼,如果在多些小鱼在水里会更生动,更有情趣。
穿过一座小桥就到大路上,人烟相对牯岭街上稀少了,也安静了。走了几步就看到著名的美庐别墅。我原以为美庐应该是幽径深处的花园洋房,怎么也没有想到其实就是建造在路边的几排老房子。没有经过雕琢的青石砖房看起来不止经历了半个世纪,紧锁的铁门关住了一个略有杂草的院落,看起来少有规划的样子,不太象是蒋、宋曾经避暑的佳所。
顺着大路渐行渐远,天色也越来越暗,我们的目的地是大约三公里外的芦林湖。在前一天来的晚上,坐在车上看到的芦林湖和芦林桥夜景很美,所以才萌发了去看一看的念头。可惜山上没有便利的交通工具,如果包车又太不划算,惟有靠两条腿了。我们途经了有名的庐山的电影院,电影院规模不大但非常值得一提。话说这家电影院可是全国独一无二,创造了吉尼斯记录的。原因就在于它一年四季只播放一部片子——《庐山恋》,迄今已超过二十年了。《庐山恋》对于我这个年纪的大部分人来说是相当陌生的,但是凡熟悉中国电影史的人都知道,正是它在那个年代首次触到了人们心中最敏感的情感,至此以后爱情的话题才不致被大家遗忘在角落悲泣。其实没有过时的电影,有的是永恒的时代记忆。现在的电影院上方依然挂着张瑜和郭凯敏的巨幅海报,他们的脸庞在矫饰过多的今天看来有种难能可贵的质朴。也许也就是为了怀念这样纯真的年代,我看到影院里人头浮动的身影,为数还不少呢。可惜我这次没有将其预算在行程之内。
大约八点多,天基本黑了,路边只能偶尔看见晚间散步的当地人,游客没见到走这么远的。看到这些散步的当地人,我又羡慕起庐山居民的悠闲生活了。来散步的多半是中年夫妇,虽在踱步间偶有只言片语的搭话,但很有默契,套用我最近学到的一句台词:“颇具浪漫主义气质啊!”想起大都市人成天的风风火火,不知道他们可否也需要常常为生计劳心伤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