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早在学生阶段,就已经熟知无数多的大道理,可是这些早就知道的道理,真的都明白,真的想清楚了吗?
老子说:“少则得,多则惑。”
俗话说:“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路要一步一步走”、“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成语里有欲速则不达
说实话,我没有,直到今天我开始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才把这些与自己原有的认知建立强联系。其实早在六月中旬,树丰老师就已经和我说过这些道理,只是当时被各种想要达成的目标给捆绑住,听了之后,知道是知道,却发现完全做不到,反而觉得我已经骑虎难下,再谈这些不切实际。然而,那阵子连续失眠,连续处于紧张焦虑当中,深怕错过各种信息,那种焦灼感,现在回忆起来觉得自己当时简直蠢爆了。其实就是贪心作祟。什么都想快点达成,结果是什么都做的不够好。
事件
是什么触动我再次想到这些呢?
因为最近参加永澄老师的《思考,快与慢》的共读活动,老师总在强调做少得多、少即是多这些普世概念,并且身体力行地慢下来带着我们共读,带着我们一起思考:如何做少得多?尤其是永澄老师在共读中说到这句话(这也是老师公众号7月12号文章标题,强烈推荐):
你之所以那么慢,就是因为你从来没有慢过!
深以为然,之前总是在各种担心错过中度过,恨不得一天能学完所有,越是想快越是快不起来。我从没有在关键的地方慢下来深入学习某项技能,用专业的话来说就是没有刻意练习,总处于低水平勤奋当中,自然就快不起来。
而且,每次都想着多做一点,做的快一点,分不清楚轻重缓急,总是做很多事,有价值的却收获不多。没在重要的事上积累,消耗了本就宝贵的注意力,要知道即便是在学习这件事上也是需要好好珍惜自己的注意力的,资源越多越是难以深入学习某项技能。
由此,可以这么来看(来自永澄老师公众号文章):
慢就是快:在关键的地方慢下去,得到快的结果;
少就是多:不断思考如何可以让自己做少得多。
行动
那么到底要在哪些关键的地方慢下来,如何才能少做多得呢?
1、要去学习掌握底层思维与方法,提高自己的思考决策力;
可以通过学习使用黄金思维圈(why-how-what)来训练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从而做出理性决策,也可以掌握更多的思考模型或者决策模型来拓展自己的思考边界。
2、针对自己知识阻塞的地方,安下心慢下来刻意练习;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影响自己的行为,通过行为的改变来实现个人的成长。走得太快,常常会陷入浮于表面的“知道”,这些远不能引发任何的行为改变,对于我们难以改变又必须要改变的地方,唯有耐下心,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积累。要知道现在的每个慢动作,都是为了连贯以后的毫无阻滞。
3、做高概率正确、符合边际成本递减的事。
做这样的事首先能保证你的方向肯定是对的,第二成本递减,效率极大提升,用在个人成长或者是其他各个领域都是极具价值的,只是我们得先学会思考判断,然后安下心来做这样的事。
后记
在永澄老师7月13号的文章中有提到Scalers的一句话
越是看上去容易的,越要输出;越是看上去难的,越要输入。
这篇习作就是自己通过输出的方式来弄清楚这两个概念,只是现在看来,写得还不够清晰,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想自己问题还在于输入不足,要补课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