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纪实文学《太行深处王金庄李彦国》读后记(第169——173章)(3月12日)3231字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太行深处王金庄李彦国》第169章到第173章,它们分别是《校本教材》《羊,退出历史舞台》《命运无常》《戒烟好办法》《原军鹏戒烟新方法》。

这几章里讲述的是李彦国老师下了车,往家里走,走着走着,他想到了校本教材的事,想到了自己已经退出教师舞台,由此想到了和自己一样退出王金庄历史舞台的羊。到了家里,他与原军鹏聊起了天,并教给军鹏戒烟的新方法。

一、再难也要编出校本教材。李彦国老师从大儿子超尘家回来,往家走的路上,他想到了校本教材的事情。为什么他会想到这个事情呢?因为这件事是孙庆忠教授关注的。

孙教授是李彦国老师的偶像,只要是孙教授关注的事儿,李彦国老师就会高度重视。孙教授提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他想让王金庄小学的学生拥有自己的校本教材。教授的嘱托李彦国老师记住了,这件事已经被他郑重地放在心里。

2018年11月2日下午,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团队的孙庆忠教授,来到王金庄小学。他有一个想法,想让王金庄人发挥内生力量,编写适合当地小学生阅读的校本教材,切切实实让学生从小接受乡土教育,即使长大走到天涯海角,都能记住乡愁。

由内生力量来完成校本教材更有实际价值,倘若由外部力量完成,他们写完就走了,缺乏持续性,如果由王金庄人自己来完成这件事,就能将王金庄历史不断地书写下去,也能将王金庄文化不断地传承下去。

李彦国老师想啃下“校本教材”这块硬骨头,这毕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更何况,编写校本教材的倡议是他最崇拜的孙教授提出的。

孙教授实在太优秀了,他口才出众、思维缜密、论点严谨、研究独到,让李彦国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所以,孙教授每次来王金庄,李彦国老师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跟在孙教授身后拼命学习。

但有一个现实问题摆在王金庄人面前。名教授给村民们讲课,无异于对牛弹琴,所以由王金庄人编写教材,真是难上加难。

因为乡土内容极其丰富,农事活动,风土人情,兴修水利,道路交通,建筑风格,家乡振兴,花开花落,鸟啼蛙鸣,涉及方方面面,怎样把纷繁的乡村大全理出头绪,有效整合,构建一本书的结构,用什么样的文学样式更适合小学生阅读?一大堆问题,摆在李彦国老师面前,让他一时理不出头绪。

偏偏他是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人,他知道,不管千难万难,只要肯动脑筋,想办法,勤学习,多琢磨,一定会想出法子来。

贺献林局长曾给他建议,“一本书要有集中的主题,体现整体内容的价值。”这个建议立意高、站位高,很值得参考与借鉴。

李彦国老师也知道自己身上存在的差距,自己的水平有限,离走向社会价值,差的很远,但是他不怕。

20年前,那时候的条件那么差,王金庄乡中的师生们都能创造出风雨“十连冠”的奇迹,他们把一个个不可能都变成了可能,现在,编写校本教材再难能难到哪里呢?

李彦国老师身上有那么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他就要挑战校本教材的编写,也下定决心自己要在这方面再下点力气,教材落地,可不是上嘴唇碰下嘴唇那么简单,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去完成。

校本教材的编写任重而道远,但再苦再难也要编写出来,因为这校本教材是李彦国老师交给孙庆忠教授的一份答卷,也是展示王金庄内生力量的最佳机会。

二、他和羊都退出历史舞台吗?

李彦国老师一边走一边浮想联翩,一抬头,他看见渐渐西沉的夕阳,不由得放慢了脚步,一个念头从心底升腾起来,“退休了,该退出历史舞台了。”想到这里,李彦国老师有些伤感,退出历史舞台,这几个词像刺芒一样刺激着他的神经,他又想到了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王金庄的羊。

王金庄的羊可没有毛驴那么有名,王金庄有“驴背上的村庄”的美誉,驴养农业历史悠久,家喻户晓。毛驴是王金庄的大功臣,为王金庄的农业发展和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王金庄有个怪现象,驴虽然远近闻名,但山上却没有一处驴圈,倒是有不少羊圈,有放羊人住的地方——檐的、有水窖或活水池。

看到这里,有人不禁要问,王金庄不是“驴背上的村庄”吗?为什么还要养羊呢?养羊到底做何用呢?

王金庄毛驴种地,从古至今,从未间断,同时,还能驴养农业,驴养农业指在农田里施用驴粪,培肥土壤,但驴粪也有不足的时候,这时,羊粪便派上了用场。

王金庄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养羊的?具体时间无从考证,据老人们回忆,大约是在清朝宣统年间。

王金庄人养羊放羊的高峰期是在人民公社时期,各生产队都有羊群,但都是小羊群,这是由王金庄垴头横岭的狭窄决定的。养羊也有很多说道与门道,这里不一一赘述。

后来过度养羊,破坏植被,糟蹋庄稼,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到了后集体时期,全村禁止养羊放牧。羊,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那么,李彦国老师是否和那些可怜巴巴的羊一样,退出历史舞台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他确实已经退出教师的历史舞台,但他又重整装束,容光焕发,登上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王金庄文化传承的大舞台。

他凭借网络简书平台将王金庄的故事继续推向祖国大江南北,他是王金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记录者和传承者。他在不遗余力地为申遗做着各种各样的工作,哪里需要他,他就出现在哪里。

现在王金庄入选了联合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小小村庄已经蛮声海内外,王金庄人成了全球公民,一切似乎都已经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可李彦国老师依旧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他依旧在为王金庄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发挥着余热,也在积极培养未来的继承人,他依旧奔忙在太行山下的村村落落,那瘦弱但坚实的身影在我们眼前逐渐高大起来。

第170章有一个写作亮点,那就是在行文中插入对王金庄羊的介绍,这种插入方式,起到了反衬和对比的作用。王金庄的羊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经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而作为王金庄文化守护者和传承者、记录者的李彦国老师是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的,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仍将坚定地走下去,“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赞美的不就是李彦国老师吗?

三、省下烟钱买基金 与时俱进。

李彦国老师是一个把别人的事情放在心里的人,他记得一直没有空闲时间告诉原军鹏基金的事情,现在有时间了,赶紧发微信,主动和军鹏聊聊天。

军鹏最关心的是李老爷子戒烟的事儿,他觉得戒烟是个比登天还难的事情,反正自己咋也戒不了。他觉得彦国老师是多年的老烟民,想戒烟异常艰难。

不过,当李彦国老师告诉他,现在一只烟也没抽时,原军鹏都快惊掉下巴了。他急忙向李彦国老师取经,李老师告诉他:“忙着玩简书、玩基金,也会把烟瘾引开。玩罢了,烟瘾会上,我再马上去看前面文友文章和基友文章。”

这些小招数,可是李彦国老师的独家秘籍,现在他大大方方传授给了原军鹏。

军鹏发现原来玩基金竟然可以帮助戒烟,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于是他开始向李彦国老师请教如何买基金。提起买基金。李彦国老师像被打了鸡血一样,立刻兴奋起来。

他开始如数家珍般传授购买基金的知识,“如何定投,如何买卖基金,在哪里买基金?一次买多少最适合?具体如何操作?”这些东西学起来还挺不容易的,好在这爷俩儿,一个耐心教,一个认真学,你来我往,忙得不亦乐乎,时间在轻松愉快的交流中悄悄溜走了。

李彦国老师在给原军鹏讲基金的时候,还不忘鼓励军鹏戒烟,他告诉军鹏,“戒烟后,每天少吸一盒烟都投在基金上。一年后,你可以看看有多大的收入,十年后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

军鹏听了喜出望外,抽烟只往里面搭钱,现在把一盒烟钱省下来买基金,不仅可以攒下钱,还有收益。军鹏特别佩服李彦国老师,老爷子采取破釜沉舟的方式,把他抽烟的钱都攒了起来,这种方法可真够绝的,想抽烟,钱都投进去了,没钱买了。军鹏决定效仿李彦国老师,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正是“彦国出妙招,授新法,用心良苦;军鹏买基金,促戒烟,一举两得”。

读到这里,我要为李彦国老师点赞,他的身上真有那么一股子韧劲儿?只要想干什么,就努力干成,不管有多大的艰难险阻,他都努力去克服。

退休之后,他依旧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依旧为王金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尽心尽力,无怨无悔。在王金庄申遗成功后,他又一次华丽转身,出现在新的舞台上,玩起了基金,成为了铁杆基民,这种蓬勃的生命活力,这种与时俱进的精神,又几人能有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