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很多的美丽情话,多么感人,多么轰烈,直教人倾尽所有去得到爱。但任凭情话多么吸引,始终只是虚构画面。人生如戏,情像浮云,云上是忠贞诺言,云下是动人戏份,戏和云一样朦胧,也一样令人向往。是啊,如果可以进入童话里面,谁不想做一次公主和王子?
一场戏,足够让人痴狂,要是你还把他当做一个悲情的真实故事,那一定会让你刻骨铭心。但还要忘我的全情投入演一出真实故事,这不算是什么理智。毕竟写下故事不是为了重现故事,遇见美丽不是为了占有,得到什么不是为了炫耀。
每个人都想得到那种好,合衬的好,默契的好。想象着期待的样子,制造一场浪漫邂逅,就像是自导自演的一场戏,无论过程多么艰辛,结局总是要好的。想法这么美好,叫人没法去质疑他的真实性,假的都不失诱惑。
习惯性代入这算不算是一种不成熟的行为?当你看一部电影,听一首歌的时候,你所感受的不过是一种虚构的情景,可能那会叫人产生共鸣,抑或是让人忘记很多伤痕。但世界本无太多合衬,一段虚构故事又怎么可以成真?即使你感受得再多,用情至深都不过是为求感动别人,但试问谁愿意去配合你做这场戏?当真世界的单纯,较真故事的美好,和小丑有什么分别,娱乐玩具,多个不多,少个不少,还妄想明天下场如何?
如果够清醒的话,定能看清楚什么叫虚,什么叫实。美丽如情话,创造于人亦都取悦于人,痴心和呆瓜是极登对的。正所谓有需求才有供应,正是有这样多的人迷失于情话陷阱之中,才有更多的情话出现。但精神世界的满足,本身无错,错在人易于陷入不成熟。也许这样的情话应该多些吧,没有经历过伤害,又怎么可以步入成熟?
造梦者和追梦者都是芸芸众生的一个,也许造梦者不爱追梦,又或是追梦者不爱造梦,甚至是两者都兼合。但一个清醒的人是会分得开现实和虚拟的,虚拟是属于造梦者的,现实是属于追梦者的。制造梦幻,有多轰烈便有多精彩;追求人生,有多理智便有多成功。但如果要做好自己,便要学会看清做戏或是做人,怎么可以将情话当是剧本?
真正的理性和感性的结合,应是林夕说的那样:“不错过任何挑逗,不为任何人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