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伊人
很早之前就听说司汤达的《红与黑》了,大概还是在看其他作品时。有作者提出它的特色,自己便留心注意了。
在这里,我对爱书人士有个建议,就是在读书时可以与相关作品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去挖掘作品中的特色,然后在自己写作或者平时运用时就能轻车熟路的引用了。
这部《红与黑》是被很多人盛赞的,相关搜索引擎会查出这样的描述:它是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主要讲述主人公于连本来是小业主的儿子,凭着聪明才智,在当地市长家当家庭教师时与市长夫人勾搭成奸,事情败露后逃离市长家,进了神学院。经神学院院长举荐,到巴黎给极端保王党中坚人物拉莫尔侯爵当私人秘书,很快得到侯爵的赏识和重用。与此同时,于连又与侯爵的女儿有了私情。最后在教会的策划下,市长夫人被逼写了一封告密信揭发他,使他的飞黄腾达毁于一旦。他在气愤之下,开枪击伤市长夫人,被判处死刑,上了断头台。
可是在我读完它后,我却发现于连所代表的是千千万万处于底层的青年的状态。他们都渴望出人头地,并不断挣扎,在形形色色的人群中,与各种人打着交道,而他们,无疑也是孤独的。
我看到夜晚街头总有人会在角落里哭泣,用泪水洗涤内心的烦闷。也许真的“哭出来就好了呢。”谁知道呢?
我也注意到长大后的成年人就连笑都是违心的。在我帮辅导机构老师发宣传单页时。我看到,有人会主动询问。而有的人,你微笑着递过去单页,人家冷着脸就是不搭理你。这就像我常给朋友说的。“你要有除了自己爱好之外的坚强。有了它。你可以无惧无畏。做自己的主人。”
在《红与黑》中于连恰恰就是那些努力拼搏的青年,他们在城市里,忙着拼命赚钱,忙着活出自我。而他们也是也是摔的很惨的。
就像我们的主人公于连,哭泣,抱怨,不公正对待,瞧不起。等等等等问题,不一而足,需要克服的外界因素太多。他们在追求自我的过程中艰难度日,为了活着说着虚伪的话语,也厚着脸皮去夸赞,去违背自己的心。然而夜深人静,他们卸下伪装,却只剩空壳。
我在旅途中看到很多人的面孔。恐慌的,不安的,无畏的,更多的是冷漠。
与那些素未谋面的人,我们彼此不会说一句话,就连擦肩而过也不会有什么故事,果然,很多出现在影视中的也仅仅存在在荧幕中。现实世界中,人人都恪守着自己的准则。不会越雷池一步。
那天晚上回校迟了,出租车行过一个角落,我突然看到就在离我不远的地方又发生了一起事故。我也仅仅只是叹息生命的短暂。其他的也许只是因为这些似乎离我很远,所以我并不是很在意吧。
感叹,有什么用呢?而在意,认真的人,又有着怎样的境遇,这个世界,到底是公正的还是我们心底它是不公的呢?
可是对待日子,我们得乐观,的确,是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坷,只是很多的得到的过程中总要经历诸如此类的失去,痛,然后有所得。正所谓“知耻而后勇。”
我看着太多的人面上不再真诚,虚假的面具戴久了,就做回真实的自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