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中秋节的前几天,
我突然想起问自己一句:
"几年没回家过中秋了"?
数着指头算,怎么也算不清具体时间。
是时间太长?还是模糊了时间?
又或是不想翻开数清,
去触碰心底的柔肠,
这一声心里的自问,滋味难说。
分携如昨,人生到处萍漂泊。
大约的记忆,从高中住宿,出来家门,
在家的时间就很少了,
以后工作求学在外,在家的时间越来越少。
少到一年365天里,
只有一个零头的天数是回到家里的。
而这个零头的数字里,还包括走亲访友,
真正陪父母的时间估计要用小时计算了。
小时候,
遥远的记忆里,中秋时节,
家里没有特殊的大餐晚宴之类的活动,
安静温馨的青山脚下,炊烟升起的村庄内,
每家都在忙着收地里的粮食,
忙碌劳累中,
早把中秋节这样的节日忘在脑后。
用我妈的话说,我是属于懒孩子,
父母在田里收庄稼,我是躲懒不进田里的。
在家给父母做点最普通的饭菜,
一般都是烧柴,炉火火苗到现在记忆犹新。
我做饭的味道不敢恭维自己,
两个要求,做熟了,再就是有盐味。
饭菜煨在灶台上,去院子里剥玉米,
等着父母收庄稼回来吃晚饭。
说是吃晚饭,
只是因为和平常的饭菜没有什么不同,
父母从田里运回更多的玉米,
我无奈的感叹怎么又搬来这么多,
啥时才能剥完呢?
爸妈总是开心的说,"越多越好啊"。
月亮圆了,爬上南山,
把山脚下整个村庄都照亮了。
一家人在院子里吃完晚饭,
月光照亮下,披上厚衣服,
全家动手,开始剥堆积如山,
让我很头疼的玉米。
剥到一半,老妈突然想起,
"哦,今天是中秋节哩",
转身去拿月饼,大家坐在一地玉米上,
吃个月饼,休息一下继续劳动。
我剥的差不多就犯困,回屋里睡觉了,
爸妈一直坚持把剩下的玉米剥完,
剥完后把玉米挂上架,才去休息。
这样的中秋,没有美味佳肴,
确是记忆里最美好的中秋佳节,
亲人围绕身边,一边劳动,一边聊天,
有丰收的喜悦,当然也有农家的辛苦劳累。
后来,
在外求学工作的十几年里,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快节奏的城市生活让人浮躁麻木,
望着霓虹灯照耀下,
昏昏的城市上空的月亮,
不禁会念一句"月是故乡明",
也会挂念父母在家的中秋节做好吃的了吗?
"桑下岂无三宿恋,樽前聊与一身归",
生活就是这样,哪有那么多随心所欲,
当年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离开家门,父母,还有那一方梦里故乡,
给孩子带上路途的最好的礼物就是,
——正直和善良。
"不恋故乡生处好,受恩深处即为家",
异乡与故乡,熟悉和陌生,已然互相杂糅,
异乡也作了故乡,
有的思念在记忆里,
更多瞬间温情来自现实生活,
周围的同事、同学、朋友的照拂和相处。
望月有怀远之思,
如此,借古人之诗,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异乡的朋友,家乡的亲人,
心中的牵念,
"天涯共此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