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009王强:美学的凝视

一、美学的诞生

美学的本质

人类接触世界的途径

美学的诞生

二、美学的核心问题

主体

品味

感觉

美与艺术

三、通感

通感的来源与内涵

混沌与通感

怎样跨界

如何创新

过度交流

一、美学的诞生

美学的本质

美学凝视角度和哲学、历史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美学带来的哥白尼式的革命,是它在人性的视角上,在人通过理性试图将世界客观化过程中,走了一个相反的路径,把始终没有得到重视的人体的另一个器官试图抬升到和视觉一样器官的高度,这个器官就是味觉器官。试图让我们的舌头带上眼睛。

19世纪德国历史学家兰克认为历史的特殊性在于综合了科学和艺术,而美学彻底弘扬主观性。美学的视角是让世界主观化的一个视角。

如果把人的两个主要的官能分为思想(mind)和心(heart)的话,哲学围绕着思想(mind)做文章,美学完全围绕着心(heart)做文章。 在古希腊人看来,灵魂中能够产生的那些非同反响的情感都来自于心。因此,美学是关于心和情感的学问。

人类接触世界的途径

在人的直接经验世界中,我们接近自然和现实共有四种途径。

第一个途径是日常的感觉世界。我们和世界首先相逢在感觉世界里。这个世界的特点是自我中心、心理经验、习惯与兴趣。所以要用英语动词来说,感觉世界对事物的关注是How to see things(怎么看到事物)。

第二个是科学认识的世界。科学认识世界,它的特点是什么?它是为认知者自己的实用目的服务的。科学的最终目的,是为行动而感知,力图客观把握世界,然后为我所用。

正如培根所说,Knowledge is Power(知识就是力量),这种力量是征服的感觉,为我所用的感觉,所以科学某种意义上是功利的。

如果用一个动词来描述就是熟知(to know)。科学认识世界的目标,一个是去发现(to discover),一个是去寻找(to find),这是科学的两个主词。

第三种我们接近世界的方式是哲学静观的世界。如果用动词来说,它的主词是思考(to think),其基本的方式是静观(contemplate)、默想(meditate)。

第四种关系就是审美感知的世界。在审美感知的世界中,最主要的词是适应(to fit),即我们要找到和一个和谐的状态去适应这个世界,而不是去利用和征服世界。

审美感知世界是为了作为主体的我们是适应自然这个课题,所以在这里它围绕两个动词,感受(to feel)和创造(to create),这是美学的两个诉求。审美感知的视角是为事物自身的目的,而不是为观察者的功利主义而进行的观照。

它关注事物的实相和统一性,为感知而感知,是纯粹的知觉。审美感知要做到无私欲的情感,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情感。真正的审美应该达到无私的状态,完全围绕主观世界来适应客观世界。

美学的核心是为美而美,是它存在的终极原因,也是它的初始原因。审美是最无为的一种状态,最中立、最纯粹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完全靠着主观自身的纯净而实现的。

美学的诞生

美是感官感知到的完美,真是理性感知到的完美,善是道德的抑制达到的完美,这是鲍姆加登的整个美学的出发点。

为什么作为感知美的感官感知非常重要呢?如果我们把通过感官感知到美的这一类人称为艺术家的话,那么他们的眼光对我们理解世界的真究竟有什么重要性呢?

哥德有这么一句话非常重要,他说,学习用艺术家的眼光来观看世界,意味着渴望用艺术来充当自然最恰当的解释者。在18世纪,随着理性主义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类社会进入到机械化时代。

科学不仅把世界客观化了,还把世界机械化了。通过科学的推波助澜,17、18世纪哲学也出现了机械化描述世界图景的方式。

世界是钟表,上帝是调钟表的人,或者世界上每个东西都是机器的一环。在理性已经把人身上赋予它生命力的鲜活的东西压制的越来越没有地方的时候,美学,或者以鲍姆加登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就开始拯救面对自然时被机械化的驱动所剥夺的人能体会到的那种自由的乐趣。

这种乐趣,他们认为是真正生命律动的一个有机部分。也就是说,当把世界机械化的时候,理性的眼睛丧失了能够看到让我们内心产生兴奋、惊诧、自由、快乐的乐趣的时候,美学就油然而生了。

鲍姆加登的著作《美学》(Aesthetica)所用的Aesthetica这个拉丁文词语源自于希腊文aisthesis,就是感觉的感知(sensation)的意思。

感觉的感知,不是理智的感知,它是肉眼看到事物,我们直接用五官感知的事物,是对可感觉之物的感知。鲍姆加登的美学主要声明一个东西,就是感觉(feeling)。鲍姆加登认为感觉和推理,或者感性和理性,是同等重要的。

他第一次让感觉世界终于获得了自主性,甚至上升到科学的高度。这就是鲍姆加登在1750年《美学》这本著作的出版在人类认知上所做的一次颠覆。

二、美学的核心问题

走进美学有七个核心问题。心究竟是怎么回事?心所带来的感觉是怎么回事?美学由于研究心,就又回到了主体。我怎么感觉世界?我怎么适应世界?我怎么呈现世界?如何断定美?

美学的一个核心词是品味,因为品味非常精细的代表我们的某种感觉。围绕着这些,我感觉到了,由来自己的判断以后,再把它表达出来,我们就称之为艺术。

最后整个过程,美学采取了和哲学不一样的方式,通过无为,通过距离,通过中立,来完成我们称之为创造力的东西。

从眼落到心,从思想(mind)到了感觉(feeling),这是一次转移。从认知科学角度讲,要弥补认知科学的缺陷,是需要弥补美学的这一部分的。

当认知科学只专注大脑(brain)的时候,其实忽略了心(heart)。感性能不能影响理性的推理,甚至你理性的抉择,这是认知科学忽略的地方。

主体

宇宙的秩序,在古代人眼里是客观的,是封闭的,是分为等级层次的,而且宇宙是有目的的,是超越的,是相互联系的。

从古希腊罗马到文艺复兴之前的人,他们自然的认为,艺术是一种微观的宇宙,在此微观宇宙之外,即宏观宇宙中存在某种客观的、完美的、真实的评判美的尺度。艺术是把这种客观存在于宇宙中的和谐秩序引进到现实生活中的工作。

美在最早的所谓试图客观化的时候,它仍然束缚于所谓真理的客观性之中。从这点来说,在美学作为独立学科发展起来之前,人们对美的理解还仅仅把它当成真的一个体现而已。

到了近代,美学将美和艺术衡量的评判尺度与主体性联系起来了。美学认为这样的评判尺度的掌握者不是自然,而是属于我们个人。

所以事物或者对象,它不再是由于自身内在美带来的愉悦,而是由于它带来了愉悦才称之为美,把客观变成主观了。以前认为艺术对象是由于它本身存在自然的美,我们观赏者在审美观赏中,让我们快乐了,让我们愉悦了。

但是美学是相反的思维,从主体性来说,这个美不是客观的,是因为他们让我们愉悦,我们才称之为美。

品味

美学最重要的一个词就是品味,品味完成了客观世界的美向主观世界美的彻底转换。从哲学视角看美学诞生,思想家们提到,品味的诞生是一场革命,品味的诞生让美学诞生了。

与被赋予优异地位的视觉听觉形成对照,西方文化传统将味觉归为五官中最低器官,因为这一器官的愉悦将人和动物联系在一起。阿甘本认为,品味一件艺术品无法像视觉听觉那样,因为品味不会让对象自由独立。

如果美学最主要的器官是味觉,来评判一个东西是不是美,是不是艺术等等,它面对这个客体,对美的客体,对艺术品的状态,就不像视觉和听觉那样,它不会让它们自由和独立,而是一种真正实用方式对待它,将其分解,并且消耗掉它。

鲍姆加登将品味这一最初与人的动物性相联系的感官提升到人类接触自然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一种革命性的改变。

当品味一词被用于描述感官的官能,即对美的判断和欣赏,从此美这门学问就获得了另一种知识的称号。理性知道真,但是却不能欣赏真。品味能欣赏美,却无法解释美。

美学通过品味完成了逻辑向直觉的转变,理性向非理性的转变,而这个非理性是以情感为中心的。

感觉

主体性的感觉,非客观化的感觉,成为了美学中一个重要的认知手段。

审美感知的本质是纯粹的像第一次看世界一样。第一次,从感觉的效果来说,必须有神奇的、惊讶的感觉,充满着极大的乐趣。

所谓第一次,就是逐渐掌握现象显现的奥秘,发现世界显现的法则,清晰的感觉到一种结构,一种秩序,发现现象背后的本质的感觉。

所谓第一次,就是去除所有那些让人看不到赤裸裸自然的东西,摆脱我们用来遮蔽它的所有功利主义描述,用一种天真的、不偏不倚的态度与感知。

这种态度绝非简单,因为我们必须摆脱我们的习惯和自我中心。为什么习惯和自我为中心是必须要去掉也难以去掉呢,因为大家早已经意识到习惯和兴趣是会破坏知觉的。

带着先入为主的东西,功利性的东西,不纯粹的东西,会对你感知的对象产生影响。

我们只惊讶于罕见的事物,如果每天都能见到,连崇高的景象都会被忽视。所以保持第一次,就是让每一次都变成罕见的状态。只有这样,崇高的东西才会不断呈现,你的创造力才会不断展现。

罗丹说过,所谓大师就是这样一些人,他们能在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中发现美。为什么第一次和习以为常变成了非常重要的衡量审美或者发现美与创造美的节点呢?因为习以为常就意味着视而不见。

发现是从习以为常的日常性或时间性中解放出来的一种状态。观看是对所给予的对象世界不加分辨的接受,是对象世界和观察者之间的梳理,而审美的凝视将对象世界中隐藏的独一无二性有意识的剥离并凸显出来,由此赋予对象世界从来没有彰显的崭新意义。

这虽然是征服,但是这种平等的倾听式的接近,对象世界与观察者之间的消融。所以凝视的消融,这种不带功利性的第一次的惊诧,它将观看的梳理从我们乏味的日常性中拯救出来,让我们眼睛和大脑摆脱无法自拔的懒惰和无望。

这是审美感觉第一次的最重要的内涵,它将我们从日常性中拯救出来。独创性就是我们对抗日常性,对抗习以为常性而诞生的。

美与艺术

美和艺术创作是通过想象过程和呈现过程来完成的。想象过程是从一个视角出发来达到所呈现真理的过程。根据想象的这样一种生理过程,我们可以思考巨匠造物主是如何创造可感世界的。

想象所产生的图像具有一种准存在性,并且趋向于存在。想象已经在某种意义上使事物变成实在的了。所以对于审美视角来说,想象就是把不存在的东西变成存在的一种必然的过程。

人面对自然,要获得自然的秘密从来就有两种态度,无论是哲学、科学、美学的角度来说,分别是普罗米修斯的态度和俄耳甫斯的态度。普罗米修斯的态度代表我们对自然的一种敌对对立的态度,是征服者的态度。

所有这些试图征服自然,攫取自然,从自然中获得我们生存保障的哲学家、科学家都属于普罗米修斯的态度。

这种态度往往采取面对自然强行审问拷问,作为法官面对面自然的状态,是通过诡计和强迫逼迫自然,约束自然,对自然为所欲为,从此发现自然的秘密。在这种情况下,探索者的冒险精神、科学的好奇心、实用主义等等全是属于普罗米修斯态度。

美学所代表的一种态度叫俄耳甫斯态度。俄耳甫斯代表什么态度呢?

这是一种尊重自然,非强迫的接近自然,试图保持对自然活生生的感知,面对自然不追求过分高远的抱负,参透自然的秘密是通过旋律、节奏、和谐,对自然敬畏而无私欲的一种态度。

这个在阿多看来就是审美者的态度,是美学区别于科学和哲学的一个纯粹的第一次感觉的精准态度。成为一个审美之人,就是要让我们变成一个面对自然的纯粹的观察者的修炼。

因为我们被自然,被其他的思想,束缚了,污染了。我们自认为获得了看世界全部奥妙的时候,我们却自己停留在玻璃囚笼里,看似光明,实际没有出路。

审美的状态要求我们偏离自然的立场,即我们直接生存的本能立场,我们才能看到纯净的世界。玩物丧志,历来我们认为不应该采取的一个态度,但是从这个角度,我觉得这个点恰恰是审美之人最应该达到的境界。

你必须丧志,你对 玩物才玩到了极点。艺术家必须“玩物丧志”,你还有点志的话,你这个物就被你的志所玷污了,你就不纯粹了,你这个创造性就根本不纯粹,所以你的艺术就是大打折扣的东西。

所以真正的艺术大家不仅自己玩物达到丧志,所谓志就是自然存在状态,本能状态,就是我们直接和生存相关的状态,它是一种障碍,它是一种功利,否则你的价值就不纯粹,你的艺术品永远是被吹捧起来的,而不是真正顶天立地立在那儿的,因为你的个人私欲还在你的艺术品里像波浪一样潜移默化的流荡。

所以审美的状态达到极致,就是面对物你去玩它,沉浸其中,只为它而它,丧失你世俗所有状态,达到丧志,你面对的就是它,你和它平起平坐,它就是你,你就是它,你活在它这里的时候,这就是我理解的艺术的独创性。

如果这样,你就成了审美之人,你的理智和敏感度有了,你的傲慢和偏见打掉了,这就完成了你认知切进世界的状态。

三、通感

通感的来源与内涵

钱钟书先生从非常纷繁多样的中西方的诗词、古典的几千年的例子里,他点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和艺术创作本质相关的一个现象,就是通感。

钱先生说中国诗文有一种描写手法,古代批评家和修辞学家似乎都没有理解或认识。他说你看宋祺的《玉罗春》写到“红杏枝头春意闹”,大创作家李余嘲笑般的评点,“若红杏之在枝头,忽然加一‘闹’字,此语殊难着解。

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予实未之见也。“闹”字可用,则‘吵’字‘斗’字‘打’字不都可用了吗?”李余作为那个时候的创作大家和评点的泰斗,他认为这个闹字写得太荒唐了,不合任何艺术创作的道理。

但是,钱先生认为,此处‘闹’字是把事物无声的姿态,说成好像有声音的波动,仿佛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这个感觉。然后,钱先生进一步指出,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

眼、耳、鼻、舌、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线,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交通最早是交流的意思。

所以钱钟书先生谈到了通感这个概念,他说通感是和艺术创作本质相关的一种现象。他说,其实通感就是感觉挪动,从视觉挪到听觉,从听觉挪到嗅觉,嗅觉再挪回其他的感觉。

按照逻辑思维,按照科学性的思维,按照理性的认知,各个器官,各个官能只能完成它的功能,就是各司其责,你不能跃职,也不能兼差。但是在艺术的领域,作为审美的大的语境下,他可以不仅兼差,还可以挪移,还可以打通,还可以跃职。

混沌与通感

牵连感觉,共同感觉,或者同时性感觉,同一个刹那,这些就混乱了。

所以我觉得混沌商学院,混沌两个字非常好,直接达到艺术最高的创作,把人文、科学、必须让它混起来,必须让科学完成人文的东西,甚至人文完成科学的东西,可能才既超越了科学,也超越了人文,同时两个都不拒斥,可能达到了大乘最后悟空的真正的状态,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同时既不着色,又不着空的状态,你看钱先生说了,用心理学和语言学的术语来讲,这是通感。

怎样跨界

什么叫跨界?真正的跨界是这个东西看似从逻辑上不属于你应该关注的东西,你通过某种推移,不是逻辑的推移,而是通过这种感觉,连觉,联想式的、想像式的推移,体验式推移,你达到了看似像逻辑完美的状态,其实你就完成了一次创新和创业。这是在我理解上的最恰当的例子,和我们有用性最观照的例子。

如何创新

很多人说我作为产品经理,我怎么提升审美?如果你从来不看过名画,从来对美术史,从来对音乐史,从来对颜色、对布料,对材料历史没有了如指掌,你怎么可能去创造?

因为你认为你创造出来新的东西,大家一看,行家一看,2000年前就有了,500年前就有了,昨天已经有了,而你陷入到你自己的玻璃囚笼里,你认为你做到了创新的东西。

《新约》上说“太阳底下没有任何东西是新的”。创新只是我们怎么样去发现大家不屑去看的东西,或者大家已经看了却忽略的东西,然后重新呈现出来,让大家突然觉得惊讶。

最后实际上艺术创作,是要达到审美的惊异,它才能够衡量你的创作是不是推陈出新的,是不是从旧的东西中看到新的东西了,是不是给旧的东西产生了新的组合和架构了。

如果把通感上升到认知范畴,它实际上是指我们在特定的文化中,它都可以赋予感知客体之上一系列习以为常中不同的特质。

认知范畴的通感就与创造力密不可分了,因为创造最终要传递出来的终极产品,或者终极体验是要产生一种审美的惊异。什么叫用户体验?

用的更好这不是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是根本说不出来的,用户体验就是审美体验。用户终极体验是用户不知道好在哪,就决定要用它了。比之前用的好,不是用户体验,这不是创造,只是迭代,并不产生崭新的感觉,没有上升到审美惊异的程度。

什么叫做重新界定用户的体验,其实就是把用户已经习以为常的,积淀下来的固化的感觉,在你新的界定下,新的安排下,让他自己产生一种看似非常有道理的状态。

你能不能进入到把一般经验的感受,通过深刻的体会,从而丢掉习以为常性,最后推陈出新,实际上就是你能不能达到通感的这种自动腾挪和重新界定的状态。

通感涉及到头脑中的意向、比喻、类比和遥远的联系,它打通了感官之间的界限,呈现出新奇的感觉体验,亦被视为艺术创造力的核心特质。通感所做的感觉的挪移,不仅是比方,而是大自然在不同事物上所印下的相同的脚迹。

过度交流

艺术创作究竟保持什么东西才能创造独创性?

列维斯特劳斯认为当前真正威胁我们的,也许是所谓过度交流。过度交流也就是说,现在立于世界任何一个点,就可以精准世界其他一举一动。

一个文化要想活出真正自我,并能创生出某些东西,这个文化及其成员必须坚定地相信自己的原创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相信自己优于其他人类。只有在缺乏交流的条件下,它才能有所创造。

我们现在经受某种可以预见的情况威胁,我们成了仅仅不过是一群消费者而已,我们能够消费世界上任何地点任何文化所生产的东西,但却失去了所有的原创性。我们过度的想了解所有的信息,所有人都同化了所有的信息,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原创性了。

作为审美观之人,如果你的原创性是终极目标,你做任何举动的时候要找到你与他人不同之处,那么你一定要有力的控制过度交流。

在适当控制之后,往往在缺乏某种交流的情况下,你才能诞生让别人眼睛为之一亮不同反响的东西。

所以彼得蒂尔谈创业说了一句话,竞争是为失败者准备的。你天天研究阿里巴巴和百度,你已经死了,因为他不研究你。你研究出来也只是跟随他,他的全部过程你知道吗?

通过你的认知架构站在更高的地方,玩出与别人不同的东西,这不仅是你生命维持的标准,也是你创造性诞生的方式,你以一个艺术家的姿态经营企业,才能让企业活的更久更长。

阿甘本说,美必须拯救真,真必须拯救美,在这一双重救赎里,知识得以实现。审美的视角和哲学的凝视,它们相互作用,彼此遥相支持对方,获得了真和美,完备的知识才诞生。阿多说,艺术可视为是人对自然神秘创造行动的“延伸”。

真正的艺术创造是大自然生命的自然的延伸,而不是任何观念性的修正,或者强加。亨利伯格森说,用艺术家的眼睛来打量宇宙,就能从美中看出优雅,从优雅背后看到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911评论 5 4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2,014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2,129评论 0 32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283评论 1 26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159评论 4 35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61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65评论 3 38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51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531评论 1 292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619评论 2 31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83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55评论 3 31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624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916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99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553评论 2 34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756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