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想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受到更多人的爱。在单位里希望别人关注自己,认可自己。在互联网上,希望自己发的社交媒体内容受人关注,被人点赞,被人正向的评价。这也非常能让人理解,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认可,不但能够得到更多的安抚,有更多的情绪价值,让人有感受到自己是好的感觉;同时,和更多更高层的人有交情,在遇到很多现实层面的事上,也能得到更多的帮助与支持。关系一旦更加亲民,那相对亲密的关系就会更好办事,相对远一些的关系就看似不是那么吃香,这就是世俗之下的人性偏好。
但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和看似亲密的关系,争风吃醋、拉帮结派、孤立打压别人、损人利己、玩心理游戏,也就成了人和人之间的常规操作,为了得到更多好处,不惜牺牲别人的利益。
通常人会向身边的人投射自己的所思所想,有时候会因为自己认为别人的好的特质而亲近别人,也会因为自己“看到的”不好的特质而远离别人。形成初步根据感觉而形成的心理亲疏。也会有一部分人,也会参考他人的财富、社会地位、专业能力、人脉关系、名声名望、沟通偏好,去决定是否主动做工作去和另外一个人建立关系,以及建立多深的关系。
自己虽然学习心理学,但也是个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凡人,也会有希望得到认可的想法。但毕竟之所谓,大部分时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些正向关系都还是有一些原因的。
有时候听到别人有很多的朋友,吆五喝六、呼朋唤友,整日聚会感觉到真的非常风光,心生一些羡慕,这时候就是宠儿内在人在表达,我也希望有好多好多朋友,随时都可以和他们在一起玩乐,这样不孤单也不寂寞,感觉活在这个世界好安全,即便遇到了什么困难,也有人可以帮助自己走过难关,有人把自己宠着真好。
当宠儿的内在人为了得到宠爱的时候,就会非常注意和投入和别人的关系,和自己愿意交到的关系达到了就会感觉到开心;反之,就会非常难受,影响自己的正常情绪;同时,在日常的时候,就会非常注意和别人的关系,也需要投入时间、精力甚至也需要一些金钱的付出,这也往往会成为维系和建立关系所造成的压力。
宠儿内在人总是无上限的要追求滋养关系,完全是一种非理性的思维模式。当自己再看到别人的亲密,看到别人和权威的亲密关系时,如果宠儿内在还在翻涌,需要我们看见他,我们就对他进行陪伴。并且看到他需求,但不被他的情绪化所占据。
同时,也要多感恩,感恩自己身边的关系,感恩最自己爱的人,主动关心、安抚和表达对他们的情感,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关系,把拥有的关系尽量更长久的维系下去。
最后,更是需要自我关怀,自己关爱自己,觉察自己的需求和情绪,和自己好好相处,对自己温柔以待,才能更加温柔的对待这个世界,对待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