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歌图》轴,南宋,马远作,绢本,设色,纵192.5cm,横111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北宋徽宗时期,宫廷画派的主要来源皇室翰林图画院在选拔画家会进行命题考试,而且批卷人就是徽宗自己,这样的考试无遗将绘画的发展推向帝王个人的趣味,而徽宗尤其喜好画面的“诗意”。富有诗意的作品通常只呈现画面的一角半景给欣赏者,而需要观者自己再次投入想象力来完工的作品充满了无尽的“诗意”。这一概念也自此正式成为绘画中的重要标准,随着政权的变迁,随后逐渐传入南宋所在的小桥江南一带。
马远,南宋四大家之一,世称“马一角”,其山水画构图一改之前的全境,而作边角之景,抓住描绘事物的主要特征,舍弃次要部分,以虚景化之,留出大量空白。《踏歌图》在画面上端描绘了一处仿佛人间仙境的画面,虚与实相互结合,背景中的寥寥房屋隐约屯雾缭的崇山峻岭之间,暗示了村庄的存在。中景则大刀阔斧地填充进了一道“白”墙,将后景和前景分割开来。
“踏歌”本是中国南方乡间一个古老的习俗,村民们辛苦耕耘一年,终于迎来了丰收,于是全村的男女老幼,踏着节拍,边歌边舞,欢庆收获并感谢大自然的恩赐。然前景中仅仅描绘了几个农民,醉意十足,步履蹒跚,开心得手舞足蹈,节日欢快的氛围一下便被衬托出来。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就在白雾缭绕的画面之中,村落中的乡民欢庆丰收的盛宴景象。这样仅仅展现一角而足以让观者联想至全景的技法让马远得以“马一角”的称号。而云雾中崇山峻岭的险峻之态正如《格古要论》中对马远所评,“或峭峰之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而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生”。即北宋全景式的山水画面被一边一角所代替,然“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画面越显空灵而又情趣,意境无穷。
其上则是南宋皇帝宁宗赵扩抄录北宋王安石的诗句:“宿雨清畿甸,朝陽麗帝城,豐年人樂業,壟上踏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