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说过"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但现在听来越没有那么正确了。越来越多的人在知乎上、简书上、贴吧论坛上询问"一个人的时候可以做什么?""怎样排解孤独"等等问题。城市发展的越来越现代化,生活越来越便利,互联网串联着世界各地的朋友,这样的生活却使我们越发孤独。
直到我看到一个词,"空巢青年"。空巢青年,指的是在大城市奋斗打拼的年轻人,他(她)们远离故乡、亲人,独居生活,缺乏感情寄托,没有家庭生活。他们年龄大多介于二十岁至三十岁之间,为生活打拼,反复搬家都是常态。有人作诗"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立黄昏"。
当时看到这个词,我就在想,这说的不就是我吗?我为了男朋友留在了他的家乡,虽然大学在当地读的,但大学时期的好朋友大多都回到了家乡。没有前面十八年留下的朋友,作为一个办公室小白除了上班的同事又不擅于结交新的朋友,同时我又将同事和朋友分的很清楚,同事就是同事,朋友就是朋友,难以交集。而且,成人世界里再难找到能交心的朋友,因此毕业一年,我甘于将自己活成了"孤岛"。不过,因为刚毕业经济拮据与同龄人同住,倒也没有那么孤单。虽不能彻底交心,但偶尔还可以聊个剧逛个街什么的。
虽然有男朋友,但却清楚知道这个年纪不能仅限于你侬我侬,而是要为将来拼搏。 由于我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而他是每天忙得脚不着地的工作。因此我的生活中有很大一段空白需要自己去填补,不能活成没有男人就活不下去了样子,我可是新时代女性。因此,我经常逛简书、知乎、豆瓣等社交社区,寻找排除孤独的良方。多数人的文章都是建议你:写字、读书、运动健身、摄影、烘焙、找一个感兴趣的事情坚持等,然后文章还会贴上很多美图,让你产生一个人可以活得很好的感觉或者是错觉。
没错,是错觉。因为我觉得,"一个人也能活得很好"的前提是你要打心底接受这样一种生活方式,你才能真正从这些事情中感受到愉悦。如若是为了排解寂寞与孤独,那么干这些事只是为了打发时间,让时间容易过去一点,因为你也不知道生活应该过成什么样子,那么做完这些事之后依然是寂寞与孤独的。投身于一部剧中,完结后感觉心被掏空;与一群人一起聚餐,一个人回到小房间后,感受到是更大的空虚和寂寥;躺在床上回想这一天,起床-上班-下班-吃饭-洗漱-刷手机-睡觉,第二天起来又是一样的生活,忍不住去想生活的意义,难道人生数十载,我们就要这样过一生吗?
人民日报说"空巢青年是个伪命题",因为每个时代都会有背井离乡外出打拼的年轻人,这是漫长的人生中的一个过程,这样的年轻人应该是时代的英雄。这话不假,但由于现在的年轻人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我们不再像父辈一般只知埋头苦干只为赚钱,我们会思考人生的意义,会想要过不一样的人生,不想人生千篇一律,过一天像过一年,过一年像过一天。我们远离家乡,就是不希望过别人口中的生活,我们想要活成自己的想要的样子。
我们是一座"孤岛",但请努力活成自己愿意的孤岛,而不是被现实所逼。曾经,我被迫去健身,因为想要减肥,所以运动的很痛苦,每一次去健身都像是去跳火坑。但突然有一天,我爱上了夜跑,感觉不跑就像什么事情没做;爱上了瑜伽,能够真正放空自己去练习瑜伽。生活没有彩排,所以不需要给读书健身施加压力。想要排解孤独,首先要从心底里接受"我是孤独的",然后再去寻找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喜欢的事情不需要太多,也不用将时间安排的太满,有那么一两件就足够了,因为你会不自觉的延长做它的时间,当一件事情做一千遍一万遍,也许你会收获惊喜。
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而不是自己最讨厌的那一类人。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