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银行联合西南财经大学发表了一份长达76页的《2018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从报告的数据和结论来一起谈谈我们中国家庭资产配置缺了什么?
我们首先来看看以下数据:
1. 我国城市家庭的户均总资产规模161.7万元,户均可投资资产规模55.7万元。
2. 中国前1/5有钱的家庭,平均资产总规模为454.5万元。
3. 家庭总资产配置中,房产占比高达77.7%。金融资产配置仅占11.8%。
4. 家庭总资产配置中,股票占比不到1%。
5. 31-40岁的家庭总资产超300万,年轻和年老家庭房产配置过多。
6. 学历与房产配置负相关,学历为初中及以下的家庭,房产占比高达80.9%;高于本科及以上的学历家庭,房产占比76.2%。
《报告》中提出了中国城市家庭财富管理存在的“五大不合理现象”:
一是,家庭住房资产占比过高,挤压了金融资产配置。
数据显示,住房资产在家庭总资产中占比77.7%,较高的房产比例吸收了家庭过多的流动性,挤压了家庭的金融资产配置。这确实是我国房价偏高的特色导致,当然另一方面政府不断的通过宏观政策进行调控,打击炒房行为,希望我们以后都能买得起心仪的居住用房。
二是,在投资理财产品时,过半家庭不接受本金有任何损失,刚性兑付要求较强。
数据显示,54.6%的家庭不希望本金有任何损失,同时又期望较高的理财收益。
三是,家庭可接受的银行理财产品回报周期普遍较短,缺少长期理财规划。
对于可接受的银行理财产品的回报周期,选择3个月内、3-6个月、6-12个月的家庭占比分别为35.8%、37.2%和33.7%,可见大多数家庭接受的是1年及以下的回报周期。
四是,家庭的投资品类缺乏多样性。
数据显示,67.7%的中国家庭仅仅拥有一种投资品,22.7%的中国家庭拥有两种投资品,拥有三种或者三种以上投资品的家庭仅仅占到10.6%。对比我国和美国家庭投资品种的多样性,拥有三种或者三种以上投资品的美国家庭占比高达61%。
五是,家庭商业保险参保率偏低,仅有不到15%的家庭成员拥有商业保险。
家庭更愿意为未成年子女投保,忽视对家庭顶梁柱的保障,10-18岁家庭成员参保率最高,为21.3%,其次为10岁以下家庭成员,参保率为19.5%。
综上,我们该如何调整自己的资产配置:
首先,家庭资产配置的比例和种类可以参考下面著名的标准普尔家庭配置图。
然后提及几个重点:
1、 房产是刚需,但是配置多元化的金融资产也同样重要。
根据美联储的资料,2008-2010年金融危机高峰期,最富的10%的美国家庭财富平均积累增长2%;中等收入家庭的财富缩水39.8%,而收入最低的30%的美国人由于没有剩余财富,无所谓财富增长或缩水。为什么中产家庭最惨,那是因为他们的财富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并且有较高的按揭杠杆,而富有的家庭房产占比较低,更多的投资金融资产。中国尚未经历过房地产的金融危机,在出现之前多考虑资产多元化配置比较重要。
目前,我们投资的标的其实有很多,高风险高收益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股票、银行理财、各种基金、P2P、信托、商品(黄金、原油等)、保险,都请在投资前找到产品对应靠谱的经理人或推荐人,并且了解钱投去了哪里,钱如何回来。
2、 不单投资标的需要多元化,投资期限也应多元化。
短期1年内的,中期1-3年,中长期3-5年,甚至更长期的终身储蓄型保险、年金计划。长期资产难以应对短时间内发生的风险,短期资产一样难以完美匹配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发生的风险。当你有了不同期限的资产配置,才能运用这些资产去应对人生不同时期的规划,甚至是风险。
3、 保险是金融资产中很重要的工具,善于做好配置。
随着现代金融市场的发展,人的金融属性逐渐被具有避险属性的金融产品所取代,保险便是卓有成效的一种。保险的支付结构包含不确定性,预期回报较高收益产品低,却能带来安心。保险就是一个人背后的风险支持,如果生了病不需要动用攒了一辈子的钱;如果投资出了风险身后还有一笔稳定增长的资产。
家庭配置,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才是明智的选择。投资加杠杆是高难度操作,赌徒心态不要运用于家庭全部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