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三件事,第490天#
王国维说,人生有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其实读书这件事儿,和人生是一模一样的。
第一重境界的读书人,目标模糊、方向模糊、态度消极。抱着一种这事儿是我给别人干的,我是被迫的。心态首先就不好。至于读书对自己有什么好处,不是很清楚。心里明白应该读书,但要细说的话,可以讲出一大堆的读书无用论的道理来。虽说是人云亦云,但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嘴硬。
第二重境界的读书人,目标清晰,方向模糊,态度中立。这种读书的人,知道读书的好处,自己多少也体会到了一些。目标相对清晰,但有时候不知道怎么读书,主要是读书方法没有掌握好。有时候付出了很多,但收获却不成比例。有收获的时候,态度时而积极;收获甚微时,态度也就比较消极了。看似是功利主义者,有利可图则兴高采烈。
第三重境界的读书人,目标清晰,方向明确,态度积极。能够时时刻刻用目标来提醒自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最关键的是知道该如何去做。自始至终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整个人的状态非常自律,要求也非常高。
当你走下坡路的时候,说明你在退步;只有当你感觉比较难的时候,说明你在走上坡路,在成长。读书是千百年来经过无数人验证过的,最好的成长方式。如饥似渴的读书的时候,就是成长真正开始的时候。
第三重境界的读书人,定时定量的读书,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不仅能够管理好时间,而且能够管理好精力。大多数的时间都能得到合理的安排,生活非常规律。
走到第三重境界的读书人,在有些时候也会失去目标。
我最初开始读书的时候,一般都是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题材,至少是能够坚持看下去的书籍。中间有一段时间只看自己感兴趣的书,现在是不是处于第三重境界,我也不抬好给自己界定。可以肯定的是,现在每天都会抽时间看书。消遣类的书读的很少,其他的书籍都是对工作或者生活有些用处的。我美其名曰功利主义读书者。
遇到问题就找书,一本书不够就找两本书,总之能够在书中找到一些答案。
上次做培训的时候,花了些时间准备课件,设计了一些课堂活动。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等培训结束后看到了一本讲培训的书,里面就专门提到了课堂活动的设计,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唯一有点儿缺憾的是少了案例分析,争取下次培训的时候加入案例,一起讨论分析,效果应该会更好一些。
读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是解决问题。不管哪种境界,都是为将来解决各种问题储备工具和资源。读的书越多,遇到问题解决起来就越是顺手,效果也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