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金刚”?即是不动、不变、长存。何谓“金刚智慧”?即无论外在现象如何纷呈变化,仍然具有不动摇的内在品质——信心、决心与智慧。
事业之金刚智慧就是如此。外相纷呈,风起云涌、变化莫测的事业之相,如事业之底谷、事业之巅峰,无论是一叶小舟还是载人的大船,都会在这波浪翻涌的事业大海中航行。你能否找到方向,能否以坚持不懈的毅力将心中的善愿进行到底?你能否毫无动摇?你能否与人为善、照顾周全,体恤员工、鼓舞士气?这都是磨练金刚智慧的时刻,分分秒秒都在事业中体现。你是谄媚取巧,还是刚毅坚强?还是婉转柔和?还是不忘初心?
仕途的事业亦是如此,看古往今来多少帝王将相,又或多少企业豪杰,在事业的颠簸中纷纷落马。为啥落马?是往昔之因果,还是此生之决断?都有之。
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端的是看这份事业心,亦是修行心。
第一章 凡俗之事业
凡俗,即是人间之烟火,为生存之道,或为名,或为利,或为个人理想,或为世界大同。凡人总有一颗事业之心,这是人生之路,也是读书之道。
何为读书之道?一定要将少年时所学习的知识圆融于商途、仕途。古人之“寒窗十载,只为一朝功成名就”。现代之寒窗苦读,多为脱离贫穷,走入白领企业或事业。
何为事业?凡俗人可能不懂,只是将事业作为生存之计。究竟何为事业?除养家糊口之外,事业也是修身立命之地。何以立命?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孔子的天命是——他那时明白了,自己的事业即是教化于天下,走一条超凡成圣之道。
于是乎,凡俗懵懂地追求脱俗于教化立命之道。这就如同一位凡人,通过事业的修行可以走上成圣之路。那什么样的人是圣人呢?圣人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种高高在上受人膜拜的对象,那发着光芒的圣像,非也,圣人是具有那颗圣者之心。
圣人可以汇入凡俗之中。怀揣着圣人的心,可以做小工,做修路人,可以是普通教师、学生家长,也可以是指挥交通的交警等非常普通的人士。可见,凡圣可以有不同,事业却无须划分。事业并不是要成就如总统般的地位,或如将相般的权势,或是如商企豪杰般的气魄,非也。
成就高或低,成就大或微,都是往昔所作的善因成熟,人际圆满,加之现世有理想、有愿望,有不懈的毅力来成就的。在踏入巅峰前,你并不知道他承受了多少辛酸、多少苦难,埋下了多少伏笔或隐秘,这当中的经历只有他自己能领悟。往往写于纸本上的,大都是辉煌的片面历程,大部分不可还原。唯一可以借鉴学习的是他所经历的心路历程。他遭遇压力、困难和阻碍时,或是濒临破产之际,那微弱的一丝信念是在怎样帮助他坚持到底。
当你了悟到此,便可以将事业心扩展到无数的层面,扩展到行行业业:可以扩展到小商贩,扩展到乡村教师,扩展到农民,扩展到出租司机……人人都有一份事业,人人都在谋生之中修炼。端的是这颗心,在遭遇疲倦、无奈、无助、压力、崩溃等各种不顺利时,你是否还在坚持你良善的品质,这便是凡俗事业中的圣心。
所以,撕开凡俗事业的皮相,你是否还可以快乐地活着,让你的助人之心圆满?不受功名利禄的诱惑,不徇偏私,不高看也不踩低自己,只是一丝不苟在做事,做事而已。
面对同事,你是否在微笑?还可以更幽默,还可以助力他,而不是打击他、排挤他、算计他?在你成为企业总裁,对于那些过往有着汗马功劳的老臣们,当他们在后期已不再是公司主力时,你是嫌弃他、打压他、千方百计地将他踢出公司,还是能够圆融地照顾他、安抚他,给予他应得的体面和收入?
在企业跨入巅峰之际,个人意气风发之时,你是否能虚心听取意见,并采纳意见,综合到战略决策中?又或者在公司即将面临结束之际,你是否还能心心念念到所有员工,将所有员工的后续都安排妥当?
事业既有开启之时,有成长之时,有巅峰之时,也必定会有没落之时。如同一个生命,凡俗之事业从诞生到成长,到蓬勃,到衰败,你心中如何看待?是化为心中的执念,还是欣赏它如晚霞般灿烂,并接受它圆满地跨入尾声?这是一颗事业心的升华。
伴随着事业的轨迹,你是否在完成中提炼出它成圣的品质,使它如凡人躯壳般能帮助并促进到灵魂的提升?
凡俗之事业,看似世俗却隐藏着成圣的修为——成圣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