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之前的门店运营,再到现在我的互联网运营课程学习,深深感受着时代的变化带来的思维和技术的革新。
本是一个纯白的运营小白,现在可以算的上是米白了吧,感谢。
在三节课初级的学习课程,没有像我所想的那样,教一些实际要怎么码字、怎么操作。而是通过一系列的体系梳理和思维模式引导,渐渐打开我们心智的大门。相对来说,互联网运营是很年轻的,跟现在已经相对成熟的如产品经理等其他职业,正由几次互联网行业的革新而不断发展,清晰化流程化。
现就我的理解总结为3点跟大家分享:
1)互联网运营岗位认识
每一件新事物的诞生背后总是有着对它特定的需求。初期,各大网络论坛、网络版块兴起,衍生了版主、专职管理员;慢慢发展,到后来运营做的工作貌似杂乱,与市场职能重合,到现在工作范围渐渐清晰,也划分了几个主要的运营岗位,如内容运营(重点围绕内容的生产和消费搭建起一个良性循环);用户运营(围绕着用户的新增--留存--活跃--传播--以及用户之间的价值关系建立起来一个良性循环);活动运营(围绕着一个或一系列的策划、资源确认、宣传推广、效果评估等一系列流程做好全流程的项目推进、进度管理和执行落地);产品运营(通过一系列各式各样的运营手段去拉升某个产品的特定数据)。现在也兴起了另外的运营岗位,如新媒体运营、店铺运营、SEO/SEM运营、qq群小组运营等。
而在运营岗位的横向拓展中,纵向升级也必不可少,许多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思考,便会形成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从纯新人,做执行---初级运营,慢慢独立负责小项目---业务骨干型运营,对某一件事比较专精---行业专家,带领团队,制定运营策略---高级专家,针对不同业务和产品制定运营策略。
把关注点放在持续:思考---目标---执行---反馈,从0到1,从1到无穷。
2)思维转变
在目前是运营范围中,也不乏一些其他方面的运营,向传统的项目运营,例如我上一份短暂的实体店铺运营,我更多需要做的是维系客户,处理员工的关系,流程顺畅及解决突发事件等。总体的计划比较迷糊,对各工作的评估也比较笼统,也不知怎么把握。
而互联网的运营工作有它特有的工作流程,70%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数,30%给一些实际的不确定性。从制定策略(包括评估产品阶段、形态,当前数据),到分解指标规划工作(对目标查分,资源争取,扩展和分配,工作任务规划)再到通过一系列方式执行落地,达成目标,最后检验数据,调整方向。整个过程理智,清晰,并在各项过程中都可以用真实的数据来不断优化工作,用上一次的分析数据来指导接下来的工作。就像黄老师说的“运营就是通过一系列穿针引线式的行为和资源投入,让一件事儿能够持续良性运转”。而在这过程中,需要在初步的定位中不断摸索出适合产品属性的运营方法,所以整个手段和思路需要不断调整,迭代,在我看来,这是最能够吸引我,和具有挑战的事。
3)职业发展
记得黄老师说过,在以前有人会问,互联网运营究竟是做什么的?不是打杂的么?
现在相信我们的大多数互联网运营人能够较清晰和自信的说出来,现在社会国家都在推倡“互联网+”模式,在未来,需要我们做的还更多,随着新的时代的到来,也许会新增运营的细分岗位,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根据大环境不断迭代完善自己,专心专注做一个好的运营。
知道的越多,才更发现知道的越少。以此与大家共勉.....
一个希望黑化的运营米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