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执着于一个人,把他当作世界的中心。后来你才知道,他只是你内心渴望投射的影子。一切关系都不离“我”的定义,当你不再用固执的身份看世界,你才真正理解:万法皆空,唯心所现。
空性不是放弃责任,也不是否定痛苦,而是让你从痛里抽出执念。不是“这件事让我痛”,而是“我把这件事定为痛”。当你从感受里退出那个“自我”之锚,痛依旧,但你不再沉没其中。
你恨一个人,恨到睡不着觉,你把过去一遍一遍在心里复刻,却没发现那个人早已不在原地。你在折磨的,不是他,是你自己。那些让你放不下的,其实只是你不肯面对的失望。
你把人生当作一场比赛,不断追赶,不断攀比,可你从没问过终点到底在哪,你跑得太快,却忘了初衷。其实最清明的路,是知道没有一个非跑不可的方向。
你以为修行是逃离世界,其实修行是安然生活在其中,不逃、不躲、不怨,不紧抓也不推开。就像你知道雨终会停,但你也不抗拒这场雨的湿意。
空性不是要你否定一切,而是要你看到每一瞬的存在,都是借来借去的因缘。你借来这副身体,借来时间,借来他人的陪伴。所有的“拥有”都是暂时的,因此才值得珍惜。
一块镜子若沾满灰尘,映出的再多也是真相模糊。内心若总被情绪裹挟,看谁都带着投射的影子,又何来的真实?
你总以为“我是谁”很重要,所以你努力证明、解释、争辩,怕别人误解你。可那“我”本来就是流动的,今天如此,明天可能全非。真正的清明,是你连“被理解”都不再需要。
你的名字、职业、性格,这一切加总起来的“我”,其实也不过是习惯的堆积。空性提醒你,连你“是谁”都在变化,为何要执着于别人“应该是怎样”。
当你看见那些你最反感的人,恰好映出你最抗拒的自己,你便开始明白,一切对境,皆是内心的显现。
不要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或误会了你;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还像以往那样,保持内心的善意、利他!
作者:岸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