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3

仲宣覆棋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

【原文】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闇诵乎?”

曰:“能。”

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

棋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

用相比较,不误一道。

其强记默识如此。

【今译】

起初,有一次,王粲和别人同行(粲与人共行),他们在路上走,发现路旁立着一块石碑,王粲便阅读起来这道边石上的碑文(读道边碑)。

同行的人问他说:“王粲,您阅读完这一遍,能背诵下来它吗(卿能闇诵乎,卿:你,古时朋友间亲昵的称呼)?”

王粲回答说:“能。”

于是便让他转过身去背诵碑文(因使背而诵之),结果没有漏掉一个字(不失一字),一个字也没有错,一字不差。

还有一次,王粲在旁边观看别人下围棋(观人围棋),棋盘上的棋子被弄乱(局坏),王粲替他们将棋子复原(粲为覆之),把棋子都照弄乱之前的原样恢复,摆好。

下棋的人看了都不敢相信(棋者不信),记忆力果真有这么强吗?就再考验考验他。

于是就用手帕把棋局盖住(以帊盖局),让王粲用另外的一副棋子,再摆一盘,把棋子摆出原棋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来与原来那盘棋相互比较(用相比较)。

然后,掀开手帕,一核对,进行比较,两盘棋的棋子位置完全一致,没有一点差误(不误一道)。

王粲的记忆力就是这样好,如此之好(其强记默识如此)。

【赏析】  

仲宣:三国时魏人,作家,名王粲,字仲宣,生卒 177 — 217(41岁),兖州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人,曾祖父王龚,祖父王畅,他们都是汉代的三公之职。父亲王谦是大将军何进的长史。

建安二十一年,王粲随曹操征讨吴国,建安二十二年春天,在路上得病去世,时年四十一岁。王粲有两个儿子,因魏讽的案子牵连,被杀。两个儿子都没有后代。

王粲字,善强记,记忆力特别好,读碑文,都能记住,能一字不差地背诵路边刚读过的碑文;看棋过目不忘,能凭记忆恢复被打乱的围棋棋局,复原先前的棋局。

       

后用“仲宣覆棋”作为比喻记忆力特别好的典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魏晋南北朝的那些文人们之: 丑男王粲的奋斗史 有人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男性一度超越女性成为主要的审美对象。这话是否...
    无限遥远的远方阅读 472评论 0 0
  • 在汝南县城南门里东侧,毗邻古城墙的一隅,有一条狭长的小胡同,曲径通幽。胡同两侧的房屋很多已翻新,透过斑驳的院墙及零...
    天中雪阅读 324评论 0 2
  • “三国”里最光彩照人的莫过于诸葛亮了。书中并未直接描述诸葛亮的脑力究竟如何,但仅以草船借箭一例,其精准算计即足以令...
    全部忘记阅读 669评论 0 60
  • 曹操久闻蒯越的声望和才干,听闻蒯越归降,高兴得不得了,立即写信给荀彧说:“我太高兴了,不过不是因为得到了荆州,而是...
    秦时汉唐阅读 234评论 0 1
  • 在中国历史上,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围棋深受人们的喜爱,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庶民百姓,无不对围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老王不卖瓜阅读 11,663评论 0 0